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烝的意思、大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烝的解釋

祭名。冬時祭先王,以功臣配享。《周禮·夏官·司勳》:“凡有功者,銘書於王之大常,祭於大烝,司勳詔之。” 鄭玄 注:“死則於烝先王祭之。” 明 歸有光 《宋史論贊·趙普》:“佐 宋 收藩鎮之權,解苛暴之令,立三百年忠厚之基,號為元臣,列于大烝,斯無忝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烝是中國古代祭祀文化中的專有名詞,特指冬季舉行的綜合性宗廟祭祀儀式。《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烝,冬享先王",其核心含義是以時令收獲的谷物供奉祖先,兼具報祭與合祭的雙重性質。

從詞義構成分析,"烝"本義為火氣上升,《說文解字》釋為"火氣上行也",引申為進獻祭品;"大"則強調祭祀規模及規格,區别于常規時祭。《禮記·王制》載:"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說明大烝是周代最高規格的冬季祭典。

該儀式包含三個核心特征:

  1. 時令特征:在孟冬月(農曆十月)舉行,對應農事結束後的豐收時節
  2. 祭祀對象:合祭曆代先祖,《春秋公羊傳》注雲"毀廟之主陳于太祖,未毀廟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
  3. 祭品構成:以新獲稻谷為主,配合時鮮果蔬及犧牲玉帛

值得注意的是,《毛詩正義》在解析《詩經·周頌·豐年》時特别指出:"烝畀祖妣,以洽百禮",揭示大烝祭不僅表達對祖先的感恩,更是通過禮儀程式強化宗法倫理秩序。這種将農業周期與禮制建設相結合的祭祀形态,深刻影響着中國傳統社會"敬天法祖"的文化基因形成。

網絡擴展解釋

“大烝”是古代中國禮制中的一種祭祀名稱,特指冬季舉行的大型合祭活動,主要見于周代及先秦文獻。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義分解

    • 大:表示規模盛大或禮儀隆重,區别于常規祭祀。
    • 烝:本義為“進獻”,後特指“冬祭”。《爾雅·釋天》載:“冬祭曰烝”,即冬季用新收的谷物祭祀祖先,感念豐收。
  2. 祭祀形式
    大烝屬于“時祭”的一種(時祭包括春祠、夏禴、秋嘗、冬烝),但規格更高。其特點為:

    • 合祭多祖:集中祭祀曆代先祖,而非單一祖先。
    • 祭品豐盛:以新獲糧食、牲畜為主,象征對天地祖先的感恩。
    • 禮樂并重:需配以特定樂舞,如《周禮》記載的“六代之樂”。
  3. 文化内涵
    大烝體現了古代“報本反始”的倫理觀念,即通過祭祀追念祖先功德,強化宗族紐帶,同時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禮記·祭統》言:“祭者,所以追養繼孝也”,大烝正是這種孝道與自然時序結合的典型儀式。

需注意的是,“烝”在部分文獻中可能與其他含義混淆(如“烝”通“蒸”表示熱氣上升),但“大烝”一詞在禮制語境下專指祭祀。由于具體儀節細節散見于《周禮》《禮記》等典籍,建議結合原文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擺飯彩禮才章場埒澶湉陳鴻壽登用定霸動字斷簡殘編對檻兒凡流飛鸓肥濃焚林而畋胕腫告饒國玺咕嘬豪商巨賈禾鷄和神國宏裁晦藏交感神經價增一顧驚魂動魄醵分恪尊蓮房離參靈清鄰人笛爐火買方買棹蟒緞麪牀木厥暮磬木行内庑胮脹郫釀琴童權教卻説熱鍋上蝼蟻刃面铩翼霜醉天理人情團拜危悰無挂無礙挦補閑綽相司顯幸枭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