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管甯割席的意思、管甯割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管甯割席的解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管寧 、 華歆 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 寧 讀如故, 歆 廢書出看, 寧 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後以“管寧割席”謂不與志同道合者為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管甯割席,是中國古代一則著名的典故,出自南朝宋劉義慶所著的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德行》。該典故生動體現了古人擇友重德、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價值觀,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 典故出處與原文 該故事最早記載于《世說新語·德行》篇:

“管甯、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甯讀如故,歆廢書出看。甯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二、 核心釋義

三、 典故詳解與現代引申

  1. 事件背景: 管甯與華歆本是同窗好友,共坐一席讀書。
  2. 價值觀沖突:
    • 對待金錢: 鋤地時發現金子,管甯視如瓦石繼續勞作,華歆則撿起金子後才丢棄(顯示其内心仍有貪念)。
    • 對待權貴: 有達官貴人乘車經過,管甯不為所動專心讀書,華歆卻丢下書本跑出去觀看(顯示其羨慕榮華富貴)。
  3. 割席決裂: 管甯目睹華歆的兩次行為後,認為華歆并非與自己志同道合之人,于是果斷割斷兩人共坐的席子,宣布斷絕朋友關系。
  4. 現代意義: 此典故常被用來:
    • 強調擇友标準應以品德和志趣相投為重。
    • 告誡人們要堅守原則,不與志不同道不合者為伍。
    • 作為潔身自好、不慕名利品格的象征。
    • 警示見利忘義、趨炎附勢的行為不可取。

四、 權威詞典釋義佐證

參考來源:

  1.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中華書局.
  2. 漢語典故的文化闡釋. 上海辭書出版社.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管甯割席”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成語釋義

比喻因志向、價值觀不同而斷絕朋友關系,強調對交友原則的堅守。該成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


典故背景

  1. 故事梗概
    三國時期,管甯與華歆原是好友,兩人同席讀書。一次,有達官顯貴乘車經過門外,華歆丢下書本外出觀看,而管甯不為所動。管甯因此割斷席子,說:“子非吾友也!”(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另一版本提到,兩人曾一起鋤菜時發現金子,華歆拾起後又丢棄,管甯則視若瓦石,進一步體現兩人對名利态度的差異。

  2. 核心沖突
    管甯淡泊名利、專注修學,華歆則向往權勢富貴。價值觀的根本分歧導緻管甯決然斷交。


用法與啟示


文化意義

“割席”不僅是動作,更象征對原則的堅守,成為傳統文化中“絕交”的經典意象。該成語至今仍用于警示交友需慎重,避免因價值觀差異引發矛盾。

别人正在浏覽...

拜送碧鹳雀博文約禮不求人長秋宮超換嘲讦撐竿跳高吃苦刺劍脞談大棒政策等之地方色彩凍噤敦美訛略額林凡卉伏愆寒城橫額恢博慧穎蛟绡紗腳直接屋巾裹靜言急窄砍大山磕爬阃臣兩政立眉豎眼林霏開美盛娜袅鲇出溜骈肩疊迹披秉破土囚拘仁悌戎骖盛戚深山窮林甚意兒逝年世蔭守直裋褐稅制死水微瀾偷獵王枋微物文惠線性表西佛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