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漢 時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記·孝武本紀》:“於是上令 奉高 作明堂 汶上 ,如 帶 ( 公玊帶 )圖。及五年脩封,則祠 太一 、五帝於明堂上坐……天子從 昆侖道 入,始拜明堂如郊禮。” 司馬貞 索隱:“ 玊帶 明堂圖中為複道,有樓從西南入,名其道曰 崑崙 。言其似 崑崙山 之五城十二樓,故名之也。”參見“ 昆侖 ”。
“昆侖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遠離塵嚣的境地或路徑,象征超脫世俗的甯靜環境。
“昆侖”源自古代神話中的仙山,被視為神仙居所,代表與世隔絕的意象;“道”即道路或境界。該詞常用于文學或哲學語境,表達對清淨之地的向往。
特指漢代汶上明堂的通道,出自《史記·孝武本紀》。
漢武帝時期修建明堂(祭祀場所),其西南入口的複道被命名為“昆侖道”,因設計參照昆侖山傳說中的“五城十二樓”而得名。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注解:“名其道曰崑崙,言其似崑崙山之五城十二樓。”
“昆侖道”既有具體的曆史指代(漢代建築通道),也有抽象的文化象征(遠離塵世),需結合上下文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史記》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
《昆侖道》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昆侖山脈附近的一條道路或者道德準則。
拆分部首和筆畫:昆(日部)+ 侖(人部)+ 刂(刀部)+ 辶(辵部) = 12畫。
來源:《昆侖道》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昆侖山脈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和傳說中的山脈之一,被認為是仙人和神仙的居住地。而道在古代文化中則指道德準則、人生哲理等。因此,昆侖道可以理解為昆侖山附近的道路或者昆侖山所代表的道德準則。
繁體字:《昆侖道》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依然是「昆侖道」。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并沒有固定的形态,因此《昆侖道》在古代的寫法因時代和個人書寫風格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在《昆侖道》在古代出現的文獻或碑刻中,可能存在多種書寫形式。
例句:他通過探索昆侖道,最終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組詞:昆侖山、仙人、道德準則。
近義詞:昆侖山、道德準則。
反義詞:誤導的道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