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律的意思、七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律的解釋

[an eight-line poem with seven characters to a line and a strict pattern and rhyme scheme] “七言律詩”的簡稱。一種每首八句,每句七個字的格律詩

詳細解釋

(1).古樂中的七種基本音律。《國語·周語下》:“以七同其數,而以律和其聲,於是乎有七律。” 韋昭 注:“七律為音器,用黃鐘為宮,太簇為商,姑洗為角,林鐘為徵,南呂為羽,應鐘賓變宮,蕤賓為變徵也。”《晉書·律曆志上》:“輒令太樂郎 劉秀 , 鄧昊 等依律作大呂笛以示 和 ,又吹七律,一孔一校,聲皆相應。” 宋 司馬光 《樞密院開啟聖節道場排當詞·句曲》:“八音繁會,七律鈞諧,上悅臺顔,把色合曲。”

(2).七言律詩的省稱。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一:“ 杭堇浦 論七律,不喜拗體,餘道詩境甚寬,實有因拗轉峭者。”《孽海花》第十四回:“忽然見二首七律,題是《基隆》。” 夏衍 《悼念田漢同志》:“他托 林維中 帶回一張小紙條,要她交給我和 孫師毅 ,紙上寫了一首七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七律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是中國傳統詩歌中格律最嚴密的近體詩體裁之一。以下是其核心特征:

  1. 結構形式
    每首共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四聯分别為首聯、颔聯、頸聯、尾聯。要求偶句押平聲韻,一韻到底且不可換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2. 平仄規則
    遵循嚴格的平仄交替規律,共有四種基本格式,例如:

    • 仄起首句入韻式:
      $$small
      text{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text{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text{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text{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具體平仄需根據實際用字調整)
  3. 對仗要求
    颔聯(第三、四句)與頸聯(第五、六句)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靈活處理。

  4. 曆史發展
    起源于南北朝,初唐時期沈佺期、宋之問等人定型格律,盛唐杜甫将其推向成熟。經典作品如《登高》《七律·長征》均體現其嚴謹的格律與深刻意境。

示例:毛澤東《七律·長征》首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即符合平仄及首句押韻規則,全詩四聯中颔聯、頸聯嚴格對仗。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綜合起來,七律指的是一種古老的詩歌體裁,它的字面意思是“七行律詩”。根據其名稱可以解析,它由七行詩構成,每行的字數一般為五個或七個字。

拆分成部首和筆畫,可以得出“天”、“人”、“心”、“兒”這四個部首,共計十一筆。

《七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典籍《詩經·小雅·鹿鳴之什·七月》中的《七月》一篇。其中的兩句詩:“子之七月,亦辛亥也。”和“七月望之,使我心樂。”明确了“七月”的意義。

在繁體字中,七律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不會有任何區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今天稍有不同,但七律依然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書寫。例如,漢字“七”當時是以“柒”來書寫;“律”則是以“六”來寫。

下面是一個例句,展示了七律的詩歌風格與表達方式:

憶往昔,青山綠水間。縱橫交錯,雲煙繪成詩篇。筆走龍蛇,一字貫穿神仙。美景傾心,人間仙境如煙。

根據上述的例句,我們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律動、律呂、律字、律己、律令等。

與七律類似的詩歌體裁還有五律、六律等。

反義詞方面,由于七律是一種特定的詩歌形式,沒有嚴格的反義詞,但可以與沒有特定格律的自由詩相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