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路的意思、牽路的詳細解釋
牽路的解釋
纖夫拉船時走的小路。 唐 錢起 《江行無題》詩之十六:“牽路沿江狹,沙崩岸不平。” 宋 蘇轼 《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今方二十餘年,而兩岸人戶,復侵占牽路,蓋屋數千間,卻於屋外别作牽路,以緻河道日就淺窄,準法據理并合拆除。”
詞語分解
- 牽的解釋 牽 (牽) ā 拉,引領向前:牽引。牽曳。牽頭。牽線。牽蘿補屋(把蘿藤拉上屋頂來補草房,形容生活困難,亦喻将就湊合)。 關連,帶累:牽連。牽強(勉強牽連在一起)。意惹情牽。 筆畫數:; 部首:牛;
- 路的解釋 路 ù 道,往來通行的地方:道路。公路。水路。陸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幹的人)。狹路相逢。 思想或行動的方向、途徑: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數(?)。 方面,地區:外路貨。各路人馬。
網絡擴展解釋
“牽路”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拼音:qiān lù(注音:ㄑㄧㄢ ㄌㄨˋ)
- 含義:指纖夫拉船時行走的狹窄小路,通常位于江河沿岸。
2.曆史背景與文獻引用
- 唐代用例:詩人錢起在《江行無題》中寫道:“牽路沿江狹,沙崩岸不平”,描述了牽路沿江蜿蜒、地勢險峻的特點。
- 宋代記載:蘇轼在《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中提到,因兩岸居民侵占牽路建房,導緻河道變窄,側面反映了牽路在古代航運中的重要性。
3.功能與特點
- 牽路多為人工開鑿或自然形成,寬度狹窄,僅供纖夫拉纖時使用。
- 因長期受水流沖刷和纖夫踩踏,這類小路常出現沙土崩塌、路面不平的情況。
4.現代意義
- 隨着機械動力船隻的普及,傳統纖夫職業逐漸消失,牽路多成為曆史遺迹或文化符號,部分留存路段可能被改造為旅遊景觀。
“牽路”是古代内河航運文化的縮影,既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艱辛,也承載了特定曆史時期的水運發展軌迹。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江行無題》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牽路
牽路是一個常見的詞語,用來形容引領、帶領的意思。它可以指引人們走向正确的道路,也可以形容幫助他人尋找方向。
拆分部首和筆畫
牽字的部首是牛,表示與牛有關的事物。它的筆畫數是7畫。
路字的部首是足,表示與腳有關的事物。它的筆畫數是13畫。
來源
牽路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是由牽和路兩個字組合而成,形象地表達了引領道路的意思。
繁體
繁體字中的牽路仍然是「牽路」,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牽和路這兩個字的基本形态并未改變。
例句
1. 他牽路帶領我們走過了那座陌生的城市。
2. 老師牽路,學生們有了明确的方向。
3. 這個組織緻力于牽路幫助失業人員重新就業。
組詞
1. 牽引:引領、帶領。
2. 牽涉:涉及、牽連。
3. 牽制:控制、限制。
近義詞
引導、領導、指引。
反義詞
迷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