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策的意思、賜策的詳細解釋
賜策的解釋
賜予策書。《漢書·齊懷王劉閎傳》:“ 齊懷王 閎 與 燕王 旦 、 廣陵王 胥 同日立,皆賜策,各以國土風俗申戒焉。”《後漢書·鄧訓傳》:“ 元興 元年, 和帝 以 訓 皇後之父,使謁者持節至 訓 墓,賜策追封,謚曰 平壽敬侯 。”
詞語分解
- 賜的解釋 賜 (賜) ì 給,舊時指上級給下級或長輩給小輩:賜予。賜死。賞賜。恩賜。 敬辭:請賜教。希賜函。 賞給的東西,給予的好處:厚賜。受賜良多。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策的解釋 策 è 古代的一種馬鞭子,頭上有尖刺。 鞭打:策馬。鞭策。 激勵,促進:策動。策勉。 古代稱連編好的竹簡:簡策。 古代帝王對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策論。策問
網絡擴展解釋
“賜策”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cì cè,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獻分析:
-
基本釋義
- 賜予策書:指古代君主或上級通過官方文書(策書)授予爵位、封號或訓誡。例如《漢書·齊懷王劉闳傳》記載,漢昭帝分封諸侯時“皆賜策”,并附有根據封地風俗撰寫的告誡内容。
- 策書的作用:策書是古代帝王用于冊封、诰命的重要文書,如《後漢書》提到和帝追封鄧訓為侯時“賜策追封”,體現其儀式性和權威性。
-
引申含義(需謹慎使用)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引申為“上級賜予下級智慧或策略”,但這一用法缺乏古籍直接支撐,可能是基于字面(“策”可指計謀)的現代延伸。
-
字義拆解
- 賜:授予,多用于尊對卑的給予(如賞賜、賜教)。
- 策:原指竹簡,後引申為文書(如策書)或謀略(如策略)。
在古籍中,“賜策”主要指君主通過策書進行封賞或訓誡;現代語境下需根據上下文判斷是否為字面引申義。建議在曆史文獻解讀時優先采用“賜予策書”的本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賜策》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給予意見或建議。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言”部,右邊是“易”部。總共有12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是中文詞彙的一種表達形式。
《賜策》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類似,隻是書寫形式稍有不同。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則更加複雜,具體形式以部分的變異和演變為主。
以下是一些關于《賜策》的例句:
1. 他向我賜策,幫助我解決了困擾。
2. 我向他請教,他賜策于我,讓我受益良多。
3. 這位專家賜策于政府,帶來了許多寶貴的建議。
與《賜策》相關的組詞有:賜予、策劃、策論等。這些詞都與賜策的含義和概念有所關聯,可以在不同的語境中使用。
《賜策》的近義詞可以是:給予建議、提供意見、提供建議等。這些詞在表達上都與賜策有着相似的意思。
反義詞則可能是:不予建議、不提供意見、不策論等。這些詞與賜策的含義相反,表示不給予任何建議或意見。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