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牓的意思、登牓的詳細解釋
登牓的解釋
科舉考試将考中者名單上榜。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一·師弟相得》:“而先人自幼同硯席,識其文甚稔,因薦高等,比拆卷登榜,則 廣東 鄧宗齡 ,其年甫弱冠, 焦 年踰不惑久矣。”一本作“ 登榜 ”。
詞語分解
- 登的解釋 登 ē 上,升:登山。登車。登門。登天。登台。登場(僴 )。登高。登攀。登臨。登科。登程。登堂入室。 踩,踐踏,腳向下用力:登踏。踢登。 記載:登記。登報。登載。 谷物成熟:登歲(豐年)。五谷豐登。
- 牓的解釋 牓 ǎ 古同“榜”。 筆畫數:; 部首:片;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登牓”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dēng bǎng,其核心含義是科舉考試中将考中者的名單張榜公布。具體解釋如下:
-
字義解析
- “牓”同“榜”,指公開張貼的名單或告示;“登”意為“刊登”“公布”。兩字結合表示将科舉考試合格者的姓名正式公布于榜單上。
-
曆史背景
該詞與古代科舉制度密切相關。科舉考試結束後,官方會通過張貼榜單(即“放榜”)公示錄取者,考生姓名一旦被列入榜單,即标志其通過考試、獲得功名。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科舉時代的考試結果公布,或引申為現代考試、選拔中成績優異者被公開表彰的情況。例如:“寒窗苦讀十年,終得登牓題名。”
擴展補充:古代科舉榜單的公布是重要社會事件,榜單形式因朝代而異,如唐代用“金榜”,宋代稱“黃甲榜”。這一制度對東亞文化圈影響深遠,相關詞彙如“金榜題名”至今仍在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登牓(dēng biān)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癶」和「牛」,筆畫總數為10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方制度,用于宣布政令、獎賞、事故處理等重要公告。這些公告通常是寫在木牌上,然後在公共場所進行公示。
登牓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登牒」。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會保持基本的形态和含義。例如,「登牓」在古代有時也寫作「登狀」或「登表」。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當地政府發布了一份登牓,宣布在市中心修建一座新公園。
2. 學校在教學樓門口貼出了一張登牓,提醒學生們注意安全。
3. 這份登牓是對消防員英勇救火的表彰和獎賞。
一些與「登牓」相關的詞語包括:
組詞:登記、公告、通告、公示
近義詞:公告、通告
反義詞:撤牌、撤銷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