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促的意思、敦促的詳細解釋
敦促的解釋
[urge;press] 以誠懇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請注意
敦促某人做某事
詳細解釋
亦作“ 敦趣 ”。催促。 唐 劉禹錫 《唐故邠甯慶等州節度觀察處置使史公神道碑》:“禮有金革,詔書敦促。”《新唐書·馬周傳》:“帝即召之,間未至,遣使者四輩敦趣。”《明史·文苑傳一·楊維桢》:“ 洪武 二年, 太祖 召諸儒纂禮樂書,以 維楨 前朝老文學,遣翰林 詹同 奉币詣門……明年,復遣有司敦促。” 茅盾 《追求》三:“他離開了 章女士 後,就有一股無名的力在他心裡敦促他趕快回來。”
詞語分解
- 敦的解釋 敦 ū 厚道,笃厚:敦樸。敦厚。敦實。 誠心誠意:敦聘。敦請。 督促:“使虞敦匠”。敦勸。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促的解釋 促 ù 近,時間緊迫:促膝。促席(坐近)。急促。短促。倉促。 催,推動:促使。促進。敦促。督促。催促。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敦促”是一個動詞,表示以誠懇或急切的态度催促他人盡快完成某事,通常帶有希望對方重視并行動的意味。以下是詳細解釋:
-
詞義核心
強調通過語言或行動傳遞緊迫感,促使對方行動,但語氣比普通“催促”更正式、嚴肅。例如:“政府敦促民衆盡快接種疫苗”。
-
使用場景
- 正式場合:多用于公文、外交辭令或權威聲明中,如“聯合國敦促沖突雙方停火”。
- 日常情境:可用于師長對學生的提醒,如“老師敦促學生按時提交論文”。
-
情感色彩
隱含責任感和關切,而非強制。例如:“醫生敦促患者戒煙”表明對健康的關心,而非命令。
-
近義詞辨析
- 催促:更日常化,緊迫感較弱(如“快遞員催促收件”)。
- 督促:側重持續關注與跟進(如“家長督促孩子學習”)。
-
語法結構
常用搭配為“敦促+對象+做某事”,如“環保組織敦促企業減少污染排放”。
示例:
- 國際社會敦促各國加強氣候合作。(正式性)
- 母親敦促孩子天冷加衣。(關切性)
若需更多語境用法,可結合具體例句進一步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促(dun4 cu4)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督促、催促或強烈要求某人或某事得到迅速行動或完成。接下來将對這個詞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進行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敦促的拆分部首是敦(單獨的漢字,讀作dun1)和促(單獨的漢字,讀作cu4)。敦的筆畫數為12,促的筆畫數為9。
來源和繁體寫法:
敦促一詞源于古代漢字,形聲字,以敦為聲旁,以促為義旁。在繁體中,該詞的寫法與簡體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敦促的寫法與現在基本一緻,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我們需要敦促政府采取行動來解決環境問題。
2. 經理敦促員工們盡快完成任務。
組詞:
敦促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各種短語或句子,如敦促行動、敦促督促等。
近義詞:
催促、督促、逼迫、催逼等可以作為敦促的近義詞。
反義詞:
遷延、懈怠、猶豫等可以作為敦促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