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rge;press] 以誠懇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請注意
敦促某人做某事
亦作“ 敦趣 ”。催促。 唐 劉禹錫 《唐故邠甯慶等州節度觀察處置使史公神道碑》:“禮有金革,詔書敦促。”《新唐書·馬周傳》:“帝即召之,間未至,遣使者四輩敦趣。”《明史·文苑傳一·楊維桢》:“ 洪武 二年, 太祖 召諸儒纂禮樂書,以 維楨 前朝老文學,遣翰林 詹同 奉币詣門……明年,復遣有司敦促。” 茅盾 《追求》三:“他離開了 章女士 後,就有一股無名的力在他心裡敦促他趕快回來。”
“敦促”是一個漢語動詞,其核心含義是懇切地、急切地催促或推動某人做某事。它強調催促的态度是誠懇、殷切且帶有一定期望或重視程度的,而非簡單的命令或一般的提醒。
詳細釋義:
懇切地催促: 這是“敦促”最核心的含義。它表示以一種真誠、熱切的态度去催促對方行動或完成某事。這種催促通常帶有希望對方重視并盡快落實的意味。
推動、促使: “敦促”不僅指言語上的催促,也隱含着一種推動力,旨在促使事情發生或促使某人采取行動。它包含了推動進程或改變現狀的意圖。
詞義側重:
來源參考:
“敦促”是一個動詞,表示以誠懇或急切的态度催促他人盡快完成某事,通常帶有希望對方重視并行動的意味。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核心
強調通過語言或行動傳遞緊迫感,促使對方行動,但語氣比普通“催促”更正式、嚴肅。例如:“政府敦促民衆盡快接種疫苗”。
使用場景
情感色彩
隱含責任感和關切,而非強制。例如:“醫生敦促患者戒煙”表明對健康的關心,而非命令。
近義詞辨析
語法結構
常用搭配為“敦促+對象+做某事”,如“環保組織敦促企業減少污染排放”。
示例:
若需更多語境用法,可結合具體例句進一步分析。
白首為郎幫廚奔精不遷主草閑成敗利鈍趁興穿幫楚界出使觸受猝迫東聲西擊東讨西征發懵風餐露宿告賽鈎易盥沐谷氨酸貫綜國喪鼓鰓黃垆之痛灰槁建弼繳納結根驚怔酒光急須聚砂舉石鎖癞頭蟆老語零工麟角鬥六擾迷惑視聽南山叟塹壕染患散車生各紮十二度收視反聽水齧蜀江私乘松碎屠酤兒推薄妄談翫華绾會萬象仙鶴顯山露水縣王郗家庭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