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門提督的意思、九門提督的詳細解釋
九門提督的解釋
[an official administers nine gate of capital city] 官名,掌管京城九門(正陽、崇文、宣武、安定、德勝、東直、西直、朝陽、阜城)守衛工作的步軍統領
九門提督所訪緝糾诘。——清· 方苞《獄中雜記》
詳細解釋
清 代步軍統領的俗稱。全名是:提督九門步兵統領。掌管京城九門門禁。 清 方苞 《獄中雜記》:“九門提督所訪緝糾詰皆歸刑部。”《儒林外史》第二一回:“這外面坐的幾個人,是京裡九門提督 齊 大人那裡差來的。”參見“ 九門 ”。
詞語分解
- 九門的解釋 .禁城中的九種門。古宮室制度,天子設九門。《禮記·月令》:“﹝季春之月﹞田獵、罝罘、羅罔、畢翳、餧獸之藥,毋出九門。” 鄭玄 注:“天子九門者,路門也、應門也、雉門也、庫門也、臯門也、城門也、近郊門也
- 提督的解釋 ∶古代軍隊中官名,明清時多為一省之最高武官 ∶掌管督察詳細解釋.提調監督。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先師實隸 安濟坊 ,坊元在 衆安橋 ,遷於湖上亦未多年。今官府既無提督,縱多生全,亦無以激
網絡擴展解釋
九門提督是清朝特有的高級武官職位,其職責和權力演變如下:
一、基本定義
全稱“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俗稱步軍統領,主要負責北京内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的守衛與京城治安。始設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初為正二品,嘉慶四年(1799年)升為從一品。
二、核心職責
- 軍事防衛:統轄滿、蒙、漢八旗步兵及京師綠營巡捕營,兵力約3萬人,負責城門守衛、戒嚴、發信號炮等。
- 治安管理:包括巡夜、緝捕盜賊、救火、編查戶籍,甚至審理笞杖刑以下的案件。
- 特殊任務:皇室出行護衛、監禁人犯、執行宵禁等。
三、曆史地位與典型案例
- 權力制衡:皇帝通過任命滿族親信(如隆科多、榮祿)擔任此職,并設立兵部監督,防止兵變。
- 政局影響:雍正繼位時,隆科多封鎖九門保障權力過渡;慈禧通過榮祿掌控京畿兵權鎮壓維新派。
- 制度延續:職權延續至1924年,後歸入京師警察廳。
四、現代類比
相當于北京衛戍區司令(負責軍事防衛)與北京市公安局局長(負責治安管理)的職權結合。
補充說明
“九門”指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門,而非其他含義。其衙門最初設在崇文門内,後發展為獨立軍事機構。該職位因直接關系皇室安全,成為清朝權力鬥争的核心籌碼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九門提督這個詞是指明代時期中國的軍事制度中的一個職務,負責統領九個分區門戶的提督。下面是有關九門提督的相關信息:
部首和筆畫:九門提督中的“門”字是一個獨立的字,拆分後的部首是“門”,它的筆畫數是3。
來源:九門提督一詞源于明代時期的海軍制度。明朝時期,按照海防需要将京師周邊沿海地區劃分為九個分區,并分别設立提督負責統領這些分區。這些分區的門是指城市和港口的門戶,提督則是指負責監督和指揮這些門戶的官員。
繁體:九門提督的繁體字為「九門提督」。
古時候漢字寫法:九門提督的古時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九門提督把關來往的商船,确保海上交通暢通無阻。
組詞:九門提督無法直接組成其他詞語。
近義詞:九門總督(指負責統領全部九門的官員)。
反義詞:無。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