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憎惡世俗。 漢 王充 《論衡·非韓》:“性行清廉,不貪富貴,非時疾世,義不苟仕。” 宋 蘇轼 《次韻子由送蔣夔赴代州學官》:“ 代 北諸生漸狂簡,牀頭雜説為爬梳。歸來問鴈吾何敢,疾世 王符 解著書。”按, 東漢 王符 一生隱居著書,譏評時政得失,故雲。
“疾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憎惡世俗,常用于形容對當時社會風氣或政治現狀的強烈不滿。以下是具體解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關詩詞,可參考《論衡》《蘇轼詩集》等文獻。
疾世(jí sh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疒和世,疒是疾病的意思,世是指人世、世間。
疾世這個詞的基本意思是指對現實社會不滿、熱衷于改革,渴望擺脫塵世之苦、追求更高境界的人。他們對社會和人生有着不一樣的看法和追求。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人的筆記,主要用來形容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在古代文學中,疾世是一個常見的題材,經常被用來表達作者對社會不平等、腐朽現象的不滿,以及對理想、真理的追求。
繁體字“疾世”和簡體字一樣,字形是由疒和世組成。繁體字在國内并不常見,主要在台灣和香港等地使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疾世也有一些變化。在楷書中,疒的字形比較簡潔,而世的字形則較為複雜,寫法比較繁瑣。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趨于簡化。
以下是幾個關于疾世的例句:
1. 他是一位有着疾世情懷的詩人,他的作品富有批判意識。
2. 年輕一代對社會的不滿越來越多,疾世者不斷湧現。
3. 疾世的人常常受到社會的排斥和誤解,卻依然堅持自己的理念。
與疾世相關的組詞有疾病、疾苦、世間等。疾病指身體上的疾患,疾苦表示生活中的困苦和痛苦,而世間則指人世間的事物。
疾世的近義詞有痛苦、憂傷、悲觀等,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表示人們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對生活的痛楚。反義詞則有滿足、安逸、世俗等,這些詞語則表示滿足于現實社會,追求物質享受和安逸舒適的生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