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稅的意思、過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稅的解釋

(1). 宋 代向行商販運貨物征收的一種商稅。《宋史·食貨志下八》:“行者齎貨,謂之‘過稅’,每千錢算二十;居者市鬻,謂之‘住稅’,每千錢算三十,大約如此。”

(2).指納稅。《金6*6*梅詞話》第二五回:“ 杭州 織造 蔡太師 生辰尺頭并家中衣服俱已完備,打成包裹,裝了四箱,搭在官船上來家,隻少雇夫過稅。”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過稅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過稅”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曆史與現代語境,具體如下:

一、曆史定義(宋代商稅制度)

  1. 基本含義
    在宋代,過稅是一種針對行商販運貨物征收的通過稅,稅率為2%。與之相對的是“住稅”,即對坐賈(固定商戶)征收的3%交易稅。這種稅收制度構成了宋代商稅體系的核心。
    《宋史·食貨志》記載:“行者齎貨,謂之‘過稅’,每千錢算二十;居者市鬻,謂之‘住稅’,每千錢算三十。”

  2. 征收方式
    宋代在全國設立稅務關卡,對運輸中的貨物按價值征稅,具有明顯的“商品流通稅”性質。

二、現代含義與擴展

  1. 廣義納稅行為
    現代語境中,“過稅”可泛指向國家繳納各類稅款的行為,如《金瓶梅詞話》中“雇夫過稅”即指辦理納稅手續。

  2. 避稅貶義用法
    部分詞典将其引申為故意逃避或少繳稅款的不合法行為,帶有道德批判色彩,例如批評企業通過不正當手段規避稅收責任。

三、使用場景

附:詞語結構

“過稅”為動賓結構,“過”表流通或逃避,“稅”指稅款,無特殊語法規則。

如需進一步了解宋代商稅制度細節,可參考《宋史·食貨志》或網頁中的曆史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過稅

過稅是一個詞語,由兩個字組成:過和稅。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過:由辶(辵)部和咅(嘔)部組成,辶(辵)部屬于行走部首,咅(嘔)部屬于口部首,總共4畫。

稅:由禾部和示部組成,禾部屬于禾谷部首,示部屬于礻部首,總共12畫。

來源和繁體

過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業社會。在古代中國,農民在收割莊稼後,需要向政府繳納一定數量的農産品作為稅收,以維持政府的開支。這個詞的繁體字形為「過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過稅的古代寫法為「過稅」。

例句

1. 農民每年都要過稅給官府。

2. 過去的時代,過稅是農民的重擔。

組詞

過稅可以組成其他詞語:

1. 過稅人:指負責征收稅款的官員。

2. 過稅額:指納稅人需繳納的具體金額。

近義詞

繳納稅款、納稅。

反義詞

減稅、免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