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田間水道。 宋 葉適 《梁父吟》:“天既溉之以雨露兮,餘又滋之以澮畎。”
“浍畎”是一個由“浍”和“畎”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二者均與古代農田水利相關,但現代漢語中較少連用。以下是分字解釋:
浍(kuài)
指田間排水的小溝渠。《說文解字》中記載:“浍,水廣二尋,深二仞。” 古代将田間水道按規模分為“浍”“洫”“溝”等,其中“浍”是較大的排水渠,連接更小的溝渠(如“洫”)。部分方言中,“浍”也讀作huì,如安徽的“浍河”。
畎(quǎn)
本義為田間小溝,特指壟間用于灌溉或排水的水道。《尚書·益稷》提到“浚畎浍距川”,指疏通田間溝渠至河流。後引申為農田的代稱,如“畎畝”即指田地(如《孟子》中“舜發于畎畝之中”)。
綜合釋義
“浍畎”可理解為田間溝渠系統的統稱,泛指古代農業中用于灌溉和排水的溝道網絡。若該詞出現在特定文獻中,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例如,若描述水利工程,可能強調溝渠的規劃;若用于比喻,可能借指基礎農業或民生。
提示:該詞屬生僻組合,建議确認具體出處或語境。如需更精準的解讀,請補充相關文本背景。
浍畎(kuì quǎn)是一個漢字詞語,其中“浍”是指河水聚集成湖的地方,即湖泊或河湖交彙處;“畎”是指田地的樣子,即田地的一部分。因此,浍畎是指湖泊和田地相連的地方。
浍畎的拆分部首為水(氵)和田(田),擁有13個筆畫。
浍畎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繁體字為滈畎。
在古時候,浍畎的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以《說文解字》為例,其寫法為“広縣,從水,蚧聲”。而在《康熙字典》中,寫作“曠田”,表示湖泊和田地相連的地方。
1. 這座村莊位于浍畎之旁,風景優美。
2. 他們的房子建在一片浍畎上,四季豐收。
組詞:浍畎也可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詞,如浍畎地、浍畎裡等。
近義詞:與浍畎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湖田、河田、河湖交彙處等。
反義詞:暫無可以明确對立關系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