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酬失的意思、得不酬失的詳細解釋
得不酬失的解釋
見“ 得不償失 ”。
詞語分解
- 得不的解釋 能不;豈不。《史記·秦本紀》“伐 南山 大梓” 司馬貞 索隱引《錄異傳》:“ 秦 若使人被髮,以朱絲繞樹伐汝,汝得不困耶?” 唐 李德裕 《次柳氏舊聞》:“ 志忠 晚乃謬計耳,其初立朝,得不為賢相乎
- 失的解釋 失 ī 丢:遺失。坐失良機。收複失地。流離失所。 違背:失約。失信。 找不着:迷失方向。 沒有掌握住:失言。失職。失調(俹 )。 沒有達到:失望。失意。 錯誤:失誤。失策。過失。失之毫厘,謬以千裡。
網絡擴展解釋
“得不酬失”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拼音:dé bù chóu shī
- 含義:指所得到的利益無法補償所遭受的損失,即“付出多于回報”。與“得不償失”同義。
2. 出處與典故
- 文獻來源:出自《後漢書·西羌傳論》:“軍書未奏其利害,而離叛之關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勞。”
- 曆史故事:三國時期,東吳大臣陸遜反對孫權攻打夷州和瓊崖,認為勞民傷財卻收益甚微,正是“得不酬失”的典型例子。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賓語或定語,用于描述“收支失衡”的場景。
- 感情色彩:含貶義,強調決策或行為的負面後果。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得不償失、因小失大。
- 反義詞:乞漿得酒(比喻所求與所得相反,意外獲益)。
5. 應用示例
- 例句:盲目投資高風險項目,最終可能面臨得不酬失的局面。
通過綜合古籍與曆史案例,該成語生動體現了權衡利弊的重要性,常用于勸誡慎重決策。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不酬失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付出了辛勤努力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或補償。現在我們來拆分一下它的部首和筆畫。得字的部首是彳,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不字的部首是一,它的總筆畫數為4畫;酬字的部首是酉,它的總筆畫數為7畫;失字的部首是夫,它的總筆畫數為5畫。
得不酬失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最早見于《前漢書·韋孟傳》中。“得”意為獲得,得到。而“不”表示否定。酬指報酬,報答。失表示失去,喪失。所以這個詞的意思可以理解為付出努力卻沒有得到相應報酬,或付出代價卻沒有得到回報。
關于繁體字,得不酬失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得不酬失」。
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在大緻相似,但有些字在形狀和筆畫上可能有一些不同。然而,得不酬失這幾個字在古代與現代的書寫方式基本沒有變化。
以下是得不酬失的一些例句:
1. 他為公司日夜努力工作,卻得不酬失,感到非常失望。
2. 她付出了很多,但最終得不酬失,心情變得沮喪。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得而複失、得償所願、努力不懈、盡力而為等。
得不酬失的近義詞包括:辛苦付出卻無回報、勞而無功等。
得不酬失的反義詞可以是得償所願、努力有功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