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評工記分的意思、評工記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評工記分的解釋

我國農業勞動互助組、農業生産合作社和農村人民公社時期評定組員或社員勞動成績、計算勞動工分的一種方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評工記分”是20世紀中國農村集體經濟時期實行的勞動管理制度,指根據勞動者的工作質量、數量進行評議并登記工分的分配方式,屬于按勞分配的具體形式。其含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1. 核心定義 “評工”指集體成員對勞動成果進行評議核定,“記分”指按照評議結果登記工分作為報酬憑證。該制度通過“勞動日工分制”實現分配,10工分折算為一個勞動日,最終依據工分總量分配糧食、現金等集體收益。

  2. 曆史溯源 作為人民公社“三級核算”制度的組成部分,該制度在1956年《高級農業生産合作社示範章程》中被明确規定,持續實施至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推行前。

  3. 語言構成分析 從構詞法看,“評”含評判義,體現集體評議機制;“工”指勞動效能,包含工時與工效雙重維度;“記分”屬動賓結構,強調對量化結果的記錄,突顯制度注重公平性與可溯性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

“評工記分”是我國特定曆史時期農村勞動管理中使用的術語,主要用于評定勞動者的工作量和分配報酬。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在農業勞動互助組、農業生産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時期(20世紀50-70年代),通過集體評議方式記錄成員勞動量,并換算為工分作為分配依據的制度。

  2. 曆史背景與實施範圍
    該制度起源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農業生産互助組,盛行于農業合作化運動和人民公社時期,最終隨着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而消失。

  3. 具體實施方式

    • 勞動評定:根據勞動者的體力強弱、技術高低、勞動态度等标準進行集體評議。
    • 工分計算:将勞動成果量化為工分,通常以10分為一個勞動日單位。
    • 報酬分配:年終按工分總數分配糧食、現金等集體收益。
  4. 制度特點與意義
    該制度體現了計劃經濟時代“按勞分配”原則,但實際操作中存在平均主義傾向。它既是勞動管理手段,也是維系集體化生産的重要紐帶。

注:如需了解工分計算的具體公式或不同地區的實施差異,可進一步查閱曆史檔案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鸨行飙飄閉幕詞兵目補色不自覺嘈嗷嘗試蟬紫赤膊船蚩辱籌室雠寃初涼大事年表兒皇悱怵飛價封戎虙妃腹非心謗葛覃挂練官曹孤終懷抱黃山見異角婢金剛藏經時敬謝盡力積慶孔顔口業诳耀目學鬧花撓腮撧耳披發披散丘側七絃羣舒塞翁之馬蝕既師直為壯說白道綠説表梳帚四論宗邃業填淤讬興外圓内方萬貫五絕小大人兒歇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