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舂抭的意思、舂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舂抭的解釋

同“ 舂揄 ”。《周禮·地官·序官》:“舂人,奄二人,女舂抭二人。” 鄭玄 注:“女舂抭,女6*奴能舂與抭者。抭,抒臼也。” 孫诒讓 正義:“‘抭,抒臼也’者,《説文·臼部》:‘舀,抒臼也。’《詩》曰:‘或簸或舀’。重文抭,‘舀,或從手從宂’。此用或體。《石經》從冘作抌,誤。”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舂抭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舂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動作指向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單字釋義與組合語義兩方面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舂(chōng):

    本義指用杵臼搗去谷物的外殼,如《說文解字》釋為“擣粟也”,即通過反複捶打使谷物脫殼。後引申為“撞擊”“搗碎”等動作,如《詩經·生民》中“或舂或揄”,描述古代糧食加工的勞作場景。

  2. 抭(yǎo/tāo):

    多音字,一讀作“yǎo”,同“舀”,指用瓢、勺等器具取物,如《周禮·考工記》中“抭黍以酳”;另一讀作“tāo”,通“掏”,意為挖掘或探取。該字在《廣韻》中收錄為“以沼切”,屬上古音韻系統。

二、組合語義

“舂抭”作為複合詞,常見于古代文獻,指代谷物加工中的連續動作:先以杵臼搗碎谷物(舂),再用器具舀取分離後的米粒(抭)。例如,《周禮·地官》記載“舂人掌共米物,祭祀共其齍盛之米”,其中“舂抭”可視為配套工序,體現古代食品制備的精細化分工。

三、文化延伸

在禮制語境中,“舂抭”亦關聯祭祀儀式。《禮記·郊特牲》強調“粢盛秬鬯,以事上帝”,說明舂抭後的潔淨谷物常用于祭祀供品,凸顯其社會功能與禮儀價值。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舂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1.基本釋義

2.文獻依據

3.社會背景

4.字形辨析

5.關聯詞彙

“舂抭”是古代刑罰與勞役制度的縮影,既指具體勞動動作,也代指女性罪人的身份。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及鄭玄、孫诒讓的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白面兒北固山背面撥兌讒波産院潮濕谶步趁火打劫持齋把素佽恤撮擁洞屋端亮放眉負覊妻恭迎馉饳歸還滾珠悍亟賀老湖烘染泓穎郊虞鲸背酒浸頭抗水贶壽魁薦喟焉赉弼鱗卒流黃每當密立根油滴實驗末蒙能人紐約[市]挈眷屈厄鵲尾三千沙皇神不知鬼不覺世貫石衣守故説例說論四合頭私問素卷坦白拓地讬國枉刺小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