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武後 稱帝時酷吏 來俊臣 所制刑具之一。《新唐書·酷吏傳·來俊臣》:“又作大枷,各為號:一、定百脈,二、喘不得,三、突地吼,四、著即臣,五、失魂膽……後以鐵為冒頭,被枷者宛轉地上,少選而絶。”
“失魂膽”一詞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言演變來理解:
刑具名稱
指唐代武則天時期酷吏來俊臣發明的一種刑具,屬于“大枷”類型。據《新唐書》記載,該刑具位列五種枷具之五,佩戴者會因極度痛苦而“宛轉地上,少選而絕”(短時間内死亡)。
成語含義
形容人因極度恐懼而喪失魂魄的狀态,強調膽怯到極點的心理。例如:“他聽到噩耗後失魂膽,呆立當場。”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刑具或成語用法,可查閱《新唐書》或權威詞典。
失魂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驚恐到失去了膽量,形容非常害怕或恐懼。
拆分部首和筆畫:失(丿、乚、丨,4畫)魂(亻、心,9畫)膽(⺼、旦,9畫)
來源:《史記·項羽本紀》:“適長安。……陽人門者。顧見魏嬰,将援頤而起。頤若有失魂膽色。”此處是描述項羽見到魏嬰後,顯得非常害怕,仿佛失去了膽量。
繁體寫法:失魂膽
古時候漢字寫法:失魂膽(舌、雚、尢、月、膽)
例句:他走在黑暗的小巷中,不經意地聽到了一聲奇怪的響動,吓得失魂膽。
組詞:失魂落魄、魂不守舍、失膽症、無膽色
近義詞:膽戰心驚、驚惶失措、驚恐萬狀
反義詞:泰然自若、從容不迫、無畏無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