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肥的意思、穗肥的詳細解釋
穗肥的解釋
禾谷類作物幼穗分化期施用的追肥,可使幼穗有充足養分,穗大粒多,增加産量。
詞語分解
- 穗的解釋 穗 ì 禾本植物聚生在莖的頂端的花和果實:麥穗。稻穗。谷穗。穗軸。穗狀花序。 用絲線、布條或紙條等紮成的、挂起來往下垂的裝飾品:燈籠穗兒。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别稱。 姓。 筆畫數:; 部首:禾; 筆
- 肥的解釋 肥 é 含脂肪多的,與“瘦”相對:肥肉。肥胖。肥缺(指收入多的官職)。肥碩(.大而肥胖;.果實大而飽滿)。肥馬輕裘。 土質含養分多的:肥沃。肥美(.肥沃;.肥壯、豐美)。 能增加田地養分的東西(如糞、
專業解析
穗肥是農作物栽培中的專業術語,特指在作物幼穗分化期(即生殖生長初期)施用的肥料,旨在促進穗粒發育、增加穗粒數和籽粒飽滿度。該術語在農業科學領域具有明确的技術内涵,以下從漢語釋義、作用機制及實踐應用角度分述:
一、基礎釋義與農學定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穗肥”的注解:
穗肥(suì féi):在作物幼穗開始分化時追施的肥料,主要用于水稻、小麥等禾谷類作物,以提高穗粒數和千粒重。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1256.
在農學實踐中,穗肥的施用需嚴格匹配作物生育期。以水稻為例,穗肥通常在抽穗前25-30天(幼穗分化Ⅲ-Ⅳ期)施用,此時施肥可有效減少穎花退化、優化穗型結構。
二、作用機制與生理基礎
穗肥的核心功能在于協調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
- 氮素調控:適量氮肥可延長葉片功能期,增強光合作用,為穗部發育提供碳氮營養;
- 微量元素補充:鋅、硼等元素參與花粉育性和籽粒形成,缺素易導緻空秕粒增加;
- 抗逆性提升:合理施肥可增強作物抗倒伏能力,降低高溫或幹旱對穗分化的負面影響。
來源:
- 張洪程 等. 水稻優質高産群體調控理論與實踐[J]. 中國農業科學,2014, 47(5): 1123-1136.
-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主要農作物科學施肥技術指南[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20:78-82.
三、施用技術與實踐規範
穗肥的精準施用需遵循“三看”原則(看天、看地、看苗):
- 水稻:常規稻每畝追施尿素5-8公斤+鉀肥3-5公斤,雜交稻需減量20%以防貪青晚熟;
- 小麥:拔節至孕穗期畝施純氮3-4公斤,弱苗宜早施,旺苗推遲至旗葉露尖。
注:具體用量需依據土壤檢測結果調整。
來源: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 水稻小麥玉米施肥指導手冊[Z]. 2021年修訂版.
四、專業術語體系定位
在作物營養管理體系中,穗肥與“分蘖肥”“粒肥”構成追肥技術鍊:
- 分蘖肥:促進有效分蘖(營養生長);
- 穗肥:保障穗分化(生殖生長關鍵期);
- 粒肥:灌漿期補肥防早衰。
三者協同實現“足穗、大穗、飽粒”目标。
來源:淩啟鴻. 作物群體質量[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54-160.
穗肥作為作物生育中期調控的核心措施,其科學定義需結合植物生理階段、肥料效應及農藝實踐綜合理解。在現代農業“減施增效”背景下,穗肥的精準管理已成為産量與品質協同提升的關鍵技術支點。
網絡擴展解釋
“穗肥”是一個農業術語,主要指在禾谷類作物(如水稻、小麥等)生長過程中,為促進幼穗發育而施用的追肥。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作用時期:在作物幼穗分化期(即幼穗開始形成的關鍵階段)施用。
- 目的:通過補充養分,确保幼穗充分發育,最終達到“穗大粒多、提高産量”的效果。
2.具體作用
- 養分供應:幼穗分化期是作物生殖生長的重要階段,此時需大量氮、磷、鉀等營養元素。穗肥能彌補土壤養分不足,保障穗粒數增加。
- 增産效果:合理施用可提升單穗重量和籽粒飽滿度,直接影響最終産量。
3.其他可能的解釋
-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穗肥”作為成語,形容“莊稼穗子飽滿豐盈,象征豐收”。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語境判斷,主流仍以農業術語為主。
4.應用示例
- 例如水稻種植中,穗肥通常在抽穗前15-20天施用,需結合田間長勢調整用量,避免貪青晚熟或營養不足。
若需了解具體作物的穗肥施用技術,建議參考農業專業資料或咨詢農技人員。
别人正在浏覽...
白纻襃寵被爐變醨養瘠補蔭不知利害赤星蟲書鳥迹辭觀寸土尺地待祿黛壤道德觀念低頭哈腰惡狗二黃反觀飛溢妃子園風指鬼責顧身古文觀止邯鄲匍匐黃酒戶版灰末角冠膠體假妝荩獻九梁空匮魁颀蠟塌龍亨露盤妙論蝥弧排他憑依坯胎青溟去取弱歲燒焦試樣松笠太陽活動探身鼗耳桃腮粉臉銅闆童穉頭撥頑塊溫惠莴苣霧疊橡皮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