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變易形貌。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今汝造音以辭聲,作色以詭形,外易其貌,内隱其情,懷欲以求多,詐僞以要名。”
(2).奇形。亦指裝束奇異之人。 唐 孫樵 《序西南夷》:“嘗聞化之所被,雖草木頑石、飛走異彙,鹹知懷德,於是乎有殊能詭形之効祉者。”
“詭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二、引申與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描述性語境,可指:
三、示例參考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具體語境,可查閱《阮籍集》《孫樵集》等文獻。
詭形是一個漢字詞彙,它表示的意思是形狀古怪、奇異。它形容的是物體或事物的外觀或形狀非常特别,與常規的形狀有所不同。
詭形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是讠(讠部),右邊的是彡(彡部)。它總共包含了12個筆畫。
詭形這個詞的來源不是很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一個古漢字。在繁體字中,詭形的形狀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詭形的寫法與現代的字形有所不同。具體而言,它的“形”字部分實際上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一是亻(人部),其二是開口向上的“口”字旁。
1. 他畫的畫總是别具一格,充滿了詭形美。
2. 這個建築的外觀設計太詭形了,讓人難以忘懷。
3. 他的舞姿獨特而詭形,引起了觀衆的極大興趣。
組詞:詭形美、詭形藝術、詭形圖案、詭形建築
近義詞:奇形、怪樣、怪異
反義詞:規整、标準、常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