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詭形的意思、詭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詭形的解釋

(1).變易形貌。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今汝造音以辭聲,作色以詭形,外易其貌,内隱其情,懷欲以求多,詐僞以要名。”

(2).奇形。亦指裝束奇異之人。 唐 孫樵 《序西南夷》:“嘗聞化之所被,雖草木頑石、飛走異彙,鹹知懷德,於是乎有殊能詭形之効祉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詭形"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不高,其核心含義指奇特怪異、不同尋常的形狀或外貌。以下從詞典釋義、詞源解析和典籍用例角度詳細說明:


一、基礎釋義

指怪異奇特的外形或形态。

"詭"本義為欺詐、違背常理,引申為奇異、不尋常;"形"指形體、外貌。二字組合強調事物外形超出常規認知,帶有離奇、變幻莫測的意味。例如《文心雕龍·誇飾》中"詭形奇制",即形容器物造型奇異獨特 。

二、詞源與字義分解

  1. 詭(詭):
    • 《說文解字》釋為"責也",本義為責求、變更,後引申為欺詐、怪異。如《淮南子·本經訓》"詭文回波",指奇異的紋飾 。
  2. 形:
    • 《說文解字》注"象形也",指實體、外貌。如《莊子·天地》"物成生理謂之形",強調事物的具象狀态 。

      合稱"詭形",凸顯反常而令人驚異的視覺形态。

三、典籍用例與引申

  1. 形容器物/生物之怪狀:

    《後漢書·輿服志》載"詭形異制",描述禮器形制超越常軌 。

  2. 指虛幻不實的形象:

    佛教文獻如《弘明集》以"詭形"喻指幻象,如"詭形隨化,無常對" 。

  3. 文學中的修辭運用:

    古代文論常用以批評過度奇崛的文風,如《文心雕龍》稱"詭巧言形",警示形式脫離内容 。

四、現代語義與關聯

現代漢語中,"詭形"多用于學術或文學語境,近義詞為"奇形""異相"。其内涵強調視覺上的反常性,與"詭谲""詭異"共享"詭"字的超常特質,但更聚焦于具象形态的異常表現。


參考典籍來源:

  1. 劉勰《文心雕龍》(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許慎《說文解字》(清代段玉裁注本)
  3. 《莊子》(郭象注本)
  4. 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校勘本)
  5. 僧祐《弘明集》(大正藏刊本)

網絡擴展解釋

“詭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變易形貌
    指通過改變外貌或形态來掩飾真實意圖,常見于對人物行為的描述。例如三國魏阮籍《大人先生傳》中“作色以詭形,外易其貌”,強調通過僞裝達到目的。
  2. 奇形異态
    形容事物形狀奇特、超出常規,或指裝束怪異之人。如唐代孫樵《序西南夷》提到“殊能詭形之効祉者”,暗含對非常規形态的驚歎。

二、引申與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描述性語境,可指:

三、示例參考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具體語境,可查閱《阮籍集》《孫樵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寶囊辦稿碑刻鷩衣撥款吵螺絲創業喘證詞臣雕幾餓虎撲羊芳蘭風玫瑰圖烽斾婦翁高下在手公群怪聲怪氣瓜瓤蠱心喪志汗法琀玉黑足呂虹腰轟飲化域恚責惛憊棘木之聽鞠裳踞見快人快事窺戎立性亂媒露節邏輯錯誤馬蟻草萌兆孟陬緬腼魔爪撓抗尼菴拼死期間氣籲籲啓誘傷損釋迦牟尼耍奸帑簿天泉頭帕婉妙蝸蜒五内俱焚斜徑膝踝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