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一官署。寀,官地。 元 宋無 《寄翰苑所知》詩:“秀彥居同寀,軒車出共馳。”
(2).同僚。 明 梅鼎祚 《昆侖奴》第一折:“見今 汾陽王 郭令公 與某父舊係同寀,正是通家。”
“同寀”是古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合成詞,其含義需從字源與文獻用例綜合解析。從構詞來看,“同”表示共同、一起,“寀”本義為古代官員的采邑,後引申為官吏的代稱,如《周禮·天官》中“以八則治都鄙……四曰祿位,以馭其士”,鄭玄注:“寀,謂采地之臣。”由此,“同寀”可理解為“共同任職的官員”或“同一官署的僚屬”,強調職務上的協作關系。
在文獻中,“寀”常與“僚”通用,例如《詩經·大雅·闆》有“我雖異事,及爾同寮”,陸德明釋文:“寮,字又作寀。”可見“同寀”與“同僚”意義相通,均指向同一官署共事的群體。這一用法在《漢語大詞典》與《辭源》中均有收錄,例如《漢語大詞典》釋“寀”為“僚屬;同僚”,而《辭源》進一步指出“寀”在南北朝後多指同職官員。
需要注意的是,“同寀”的使用頻率遠低于“同僚”,其語境多集中于早期典籍或仿古文體中。例如唐代張九齡《敕渤海王大武藝書》中“卿與朕同寀”,即強調君臣間的共事關系。此類用例可參考《全唐文》及《古代漢語詞典》相關條目。
“同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同一官署
這裡的“寀”指代官地或官署,因此“同寀”表示在同一官署任職的人。例如,古代官員若被分配到同一部門工作,即可稱為“同寀”。
同僚關系
引申為“同僚”,即共同任職的官員。這一用法強調官員之間的共事關系,類似于現代語境中的“同事”或“同僚”。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法,可參考古代職官制度相關研究。
安息日白袷博陸操控曹事常備春秀誕謾達失蠻阨災繁榮富強覆帱鬼佬聒聒兒河姆渡文化鶴真化膿賈官将助椒漿狡妄诘誅計會禁體狂戾老蚌生珠麥稭命嘯名魚謎頭拿粗夾細儜兒凄忾清明上河圖清文輕羽清譽寝席之戲七十二沽閃絕芟秋殺收身分生蓄生業衰征水電水漿四呼宋江特膺通權達變同惡相求聞名文王操無俦五味俱全香璎小亮小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