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indow shutter]∶一種用來遮蔽陽光照射或遮蔽視線的特殊的窗,其上有固定的或活動的遮闆
(2) [shutter]∶窗的活動的遮闆或屏飾(如為了遮光、遮斷視線或擋住通路)
亦作“ 百頁窗 ”。一種用木條闆斜疊成鱗狀,能啟閉透風和蔽雨蔽光的窗扇。 茅盾 《色盲》三:“﹝ 何教官 ﹞站起來一伸手便将百葉窗推開。”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叫下人快把百葉窗關上,大概是暴雨就要來了。” 周長庚 《洪湖傷病員之家》:“﹝屋子﹞外面還裝有百頁窗。”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百葉窗漢語 快速查詢。
百葉窗(bǎi yè chuāng)是一種常見的建築構件,其核心含義指由多條可調節角度的條形葉片(百葉)平行排列組成的窗戶遮蔽裝置。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并引用權威來源:
結構特征
由多片橫向或豎向的窄長葉片(木質、金屬或塑料材質)通過繩索或連杆串聯而成,葉片角度可同步調節,實現通風、遮光與隱私保護功能。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25頁。
功能屬性
通過旋轉葉片控制光線入射量,兼具防風、防雨、防盜等實用特性,區别于固定式的傳統窗簾。
來源:《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建築卷"條目。
"百葉"的語素解析
"百"為虛指,形容葉片數量多;"葉"喻指窗體的片狀結構單元,源自植物葉片形态的類比。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8卷第217頁。
建築術語延伸
在專業語境中亦指代建築立面裝飾性格栅,或通風設備中的調節闆,如"空調百葉窗"。
來源:《建築學名詞》(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14年,标準號GB/T 50504-2014。
比喻義中常用于描述層次分明、可分段控制的事物,如"信息的百葉窗效應"(指信息選擇性呈現)。
來源:《新華成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3年,比喻用法用例節選。
百葉窗是一種常見的窗戶遮擋裝置,主要用于調節光線、通風和保護隱私。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百葉窗由一系列水平或垂直排列的可調節條狀物(如木條、塑料、金屬等)組成,通過旋轉或折疊控制透光和通風程度。其英文對應詞為“window shutter”或“shutter”,兼具遮光、視線遮擋及裝飾功能。
百葉窗最早可追溯至中國戰國時期的直棂窗,即用木條或竹條橫向排列的卧棂窗,被視為其原始形态。近代的金屬百葉窗則由美國人約翰·漢普遜于1841年取得專利。
如需更完整的分類或品牌信息,來源(如)。
抱疾鞴炭測評趁熱塵頭尺紙從徕大小山電滾子墊戲敵機地主都圖渎犯妒婦津風箫富益付諸一炬鞈匝光昭合堂花毦華篇阓阛踐事積積九節狸激濁揚清決議伉壯空心大老官苦辭連世連同淪堕憫惜腦脹篷帆屏氣不息批郄導窾鯆魮噗噜噜千古氣力青币秦越曲昭宂沓睿慮缫絲善始令終沈大高速公路瘦骨棱棱受累樹發崧山陶沐調風變俗徒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