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小山的意思、大小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小山的解釋

即大山小山。 唐 羅隱 《暇日投錢尚父》詩:“望高 漢 相東西閣,名重 淮王 大小山。”參見“ 大山小山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釋,“大小山”一詞的含義及權威解析如下:


一、基礎釋義

“大小山”指高山與小山的并稱,泛指形态、規模不同的山巒。該詞強調山的對比關系,常見于古典文獻中對自然景觀的描寫,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崇山”與“小丘”的辯證觀。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3卷,第245頁。


二、修辭延伸

在文學語境中,“大小山”常通過對比突出空間層次感,例如:

例證:“登大小山而望,雲霧缭繞其間。”(《王力古漢語字典》)

此用法既描述地理景觀,亦暗喻人生境遇的高低起伏,體現“以小見大”的哲學意蘊。

來源: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05年,第87頁。


三、典籍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孟子·盡心下》:

原文:“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朱熹注曰:“東山,魯之小阜;泰山,則魯之巨鎮。大小山者,喻境之殊也。”

此處以“大小山”喻指境界差異,成為後世沿用之典。

來源: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2011年,第358頁。


四、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大小山”多用于地理描述或比喻性表達,如:

例句:“城市邊緣的大小山丘,構成天然的生态屏障。”(《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來源:李行健主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年,第235頁。


以上解析綜合權威辭書及經典文獻,完整呈現“大小山”的詞義演變與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大小山”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背景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詞源與典故

  1. 漢代文人著述的歸類
    該詞最早源于漢代淮南王劉安召集門客創作辭賦時,按作品内容分為“大山”和“小山”兩類,類似《詩經》中《大雅》與《小雅》的區分。這種分類可能體現了不同題材或風格的差異,如“大山”或指宏大的主題,而“小山”則偏向細膩之作。

  2. 對兄弟的雅稱
    後世引申為對同時有名望的兄弟的稱呼。例如南朝梁的隱士何點、何胤兄弟,分别被稱為“大山”和“小山”,取其才德并重、各有千秋之意。

二、現代語義與用法

  1. 形容差距顯著
    作為成語,“大小山”可比喻兩個事物在規模、能力等方面的懸殊差異,例如:“這兩家公司的市場份額堪稱大小山,難以相提并論。”。

  2. 地理實指與文學意象
    在具體語境中也可指實際的山峰大小差異,如古詩“望高漢相東西閣,名重淮王大小山”,或描述自然景觀中的山石分布。

三、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典故或使用案例,可參考漢典、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哎也栟闾冰瓯瓿甊捕掩材卒曹丕讒豎吵房焯燿崇科大膽包身大敵搗虛撇抗阸會否結公務弓靴豪末不掇,将成斧柯橫草之功歡躍躍化人場隳颠禍國殃民假喘噭噭稷神九貉韲音鶌鸠凱燕劻救酷濫勞結了若指掌廉儉黎伯糲藿漏目魯陽邁迹妙思磨晚盤礴潛渫七尺軀陝甘甯邊區石灰虱目魚豕突狼奔侍問食心蟲守信四益田油子天主堂涕噴通夕象犀系鈴解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