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樹木淹在潮水中,樹幹上孳生出的毛發狀的細根。 宋 辛棄疾 《菩薩蠻》詞:“漲痕紛樹髮,霜落 瀟湘 白。”
關于“樹發”的詞義解釋,綜合搜索結果可歸納為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指樹木長期浸泡在潮水中時,樹幹表面因潮濕環境而生長出的毛發狀細根。這一解釋源自宋代辛棄疾《菩薩蠻》中的“漲痕紛樹髮,霜落瀟湘白”,描述了水漲後樹幹被淹、細根密布的自然景象。
該詞由“樹”與“發”組合而成,前者指樹木,後者在此語境中引申為細密根須的形态特征,常用于古代詩詞或文獻中對特定生态現象的描寫。
部分詞典将其列為成語,含義可分為:
《樹發》這個詞是指在樹上長出的新芽,也可以用來形容樹木的繁茂。
《樹發》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木(部首)+發(部首)。
它的總筆畫數為12。
《樹發》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後來成為現代漢語詞彙。它的繁體字為「樹髮」。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樹發」一詞的字形有所不同。其中的「樹」字的古代寫法為「樹」,而「發」字的古代寫法為「髮」。
1. 春天來了,樹上的新芽開始發出嫩綠的光芒。
2. 他以一顆蓬勃發展的樹發為榮。
1. 樹葉
2. 樹幹
3. 樹枝
4. 樹根
1. 枝繁葉茂
2. 界石豐茂
1. 草木凋零
2. 樹木枯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