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鞴炭的意思、鞴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鞴炭的解釋

鼓風囊和木炭。泛指冶具。《新五代史·死節傳·王彥章》:“ 彥章 受命而出,馳兩日至 滑州 ,置酒大會,陰遣人具舟於 楊村 ,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載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鞴炭(bèi tàn)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專指用于鼓風器具(如風箱)的木炭,在傳統冶金和鍛造工藝中具有特定用途。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鞴炭指古代冶煉或鍛造時,專門用于鼓風設備(鞴)中燃燒的木炭。其特點是質地堅硬、燃燒持久、火力集中,能配合風箱等設備産生持續高溫,以滿足金屬熔煉或鍛造的需求。《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鼓風吹火器中所用的炭”。

二、詞源與字義解析

  1. “鞴”的含義

    本義指古代鼓風吹火的風囊(即風箱),引申為鼓風動作。《說文解字注》稱:“鞴,以韋囊鼓火也。” 後泛指冶煉中鼓風的器具。

  2. “炭”的含義

    即木炭,由木材幹餾制成,是古代重要的燃料。

  3. 合成詞義

    “鞴炭”強調炭的專用性——專為鼓風設備設計,區别于普通取暖或烹饪用炭。

三、曆史應用與技術背景

鞴炭需滿足鼓風冶煉的特殊要求:

四、文獻例證

  1. 《本草綱目》:提及“鞴炭”用于煉丹爐鼓風(卷七·金石部)。
  2. 《農政全書》:記載冶鐵時“鞴炭熾爐,風火相搏”的工藝場景。
  3. 《天工開物》:詳述煉鋅需“以鞴炭圍之”,利用鼓風高溫還原礦石。

五、現代認知與語義演變

隨着焦炭取代木炭成為主流工業燃料,“鞴炭”一詞逐漸退出日常用語,僅存于古籍及專業研究中。現代漢語詞典(如《辭源》《漢語大詞典》)均将其列為曆史詞條,釋義側重其工藝屬性。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
  3. 《天工開物》,明·宋應星,廣東人民出版社,1976年校注本。
  4. 《武經總要》,宋·曾公亮,中華書局,1959年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鞴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分解

  1. 鞴(bèi)
    指鼓風用的皮囊或風箱,是古代冶鐵時用于向爐内輸送空氣的工具。通過鼓風提高爐溫,是冶煉工藝中的關鍵設備。


  2. 即木炭,作為燃料使用。古代冶金中,木炭因燃燒溫度高、雜質少,是金屬冶煉的主要熱源。

二、整體含義

“鞴炭”合稱時,泛指冶金所需的鼓風裝置和燃料,代指整套冶煉工具。例如《周禮》等古籍中提到的“鑪炭”(爐炭)側重爐火本身,而“鞴炭”更強調鼓風設備與燃料的配合使用。

三、曆史背景

古代冶鐵需将木炭與鼓風技術結合:鞴囊通過人力或水力驅動,持續向爐内送風助燃,使溫度達到金屬熔化的條件(約1200℃以上)。這一組合體現了早期工業技術的核心要素。

四、相關延伸

現代木炭衍生出活性炭等深加工産品,但“鞴炭”特指傳統冶煉場景中的原始工具與燃料,具有明确的曆史語境限制。

别人正在浏覽...

邊方避熱慚讷騁怪盛滿蚩氓充足楚木電綫頂搭子笃速速凡·愛克兄弟非觊敷具幹流怪僻光燙合匝滉然假撇欠家人父子結軌極鋒缙雲草眷生舉業靠盤兒淚迸腸絕連瘡麗館令問栗銳溜肩膀龍酹輪光男大當娶内煉髼鬃幈風樸實頭謙己切踦散記三翼善遇世不曾首足稅駕絲履聳肩嵩生嶽降宿敵惕隱推扳無生理鰕籠縣公主飨燕現職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