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彰明顯揚;發揚光大。《左傳·隱公三年》:“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務乎?” 清 蔣士铨 《桂林霜·客竄》:“弟輩一面聲明開府,一面奔赴京師,要使臣節光昭,交情完密。”
(2).照耀。 三國 魏 曹操 《秋胡行》之二:“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南朝 宋 謝靈運 《從遊京口北固應诏》詩:“皇心美陽澤,萬象鹹光昭。” 郭沫若 《天才與教育》:“我國曆史上的 春秋 戰國 時代,那時候天下的紛亂恐不輸于我們現在了,然而它在我們的學藝史上卻成為一個光昭百世的黃金時代。”
“光昭”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及用法:
由“光”和“昭”兩個意義相近的字組成:
彰明顯揚;發揚光大
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語境,如《左傳·隱公三年》中“光昭先君之令德”,意為彰顯祖先美德。清代蔣士铨的《桂林霜·客竄》也用此詞表達對氣節的弘揚。
照耀
描述光線明亮、覆蓋廣泛的狀态,如曹操《秋胡行》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南朝謝靈運的詩句“萬象鹹光昭”均體現此意。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日常口語較少使用。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左傳》、曹操詩詞等文獻。
光昭是一個多音字,主要有兩個意思:
1. 形容光亮照耀,明亮無暇。如“天空光昭”。
2. 形容事物顯露出來,昭示明白。如“真相光昭”。
光昭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光(日字底)和昭(日字旁),總計包含12個筆畫。
光字的本義是太陽的光芒,昭字的本義是早晨的陽光。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光昭,表示光芒照耀的明亮和事物清晰顯露的意思。
光昭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解牛》:“辯道之所窮,逮光昭之于阙矣。”用以說明思維的極限,指達到真相之明、盡頭之秀。此後,光昭成為表達昭示明白、清楚無疑的詞語。
繁體字“光曜”在字形上和簡體字的“光昭”相似,可以互相轉換,表達的意思也相同。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光昭曾有不同的寫法。常見的有“光炤”、“光照”等。這些寫法在漢字演變的過程中逐漸退化,最終演變成現代的“光昭”。
1. 他們挖掘出的古代文物光昭了那個時代的輝煌文明。
2. 太陽升起後,大地上一片光昭的景象。
3. 公正的判決光昭天下,赢得了廣泛贊譽。
組詞:
光明、昭彰、顯光、光芒、光亮
近義詞:
明亮、閃耀、清晰、照耀、顯眼
反義詞:
昏暗、模糊、暗淡、隱匿、掩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