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問的意思、拜問的詳細解釋
拜問的解釋
(1).跪拜訊問。《後漢書·方術傳上·樊英》:“嘗有疾,妻遣婢拜問, 英 下牀答拜。”
(2).敬詞。表示恭敬地訊問。《儒林外史》第一回:“ 王冕 道:‘不敢拜問尊官尊姓大名?’”
詞語分解
- 拜的解釋 拜 à 表示敬意的禮節: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拜忏。禮拜。回拜。 恭敬地:拜托。拜謝。拜讀。拜别。拜谒(.拜見;.瞻仰陵墓、碑碣)。 行禮祝賀:拜年。拜壽。 用一定的禮節授與某種名義或職位,或
- 問的解釋 問 (問) è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請人解答:詢問。問答。問題。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問津。質問。過問。 為表關切而詢問:慰問。問候。問長問短。 審訊,追究:審問。問案。唯你是問。 管,幹預:概不過
專業解析
"拜問"是一個漢語敬辭,主要用于表達對對方的尊敬和禮貌,核心含義是恭敬地詢問或問候。
其詳細釋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
核心含義與用法:
- 恭敬地詢問: 指帶着敬意向對方提出問題或請教。通常用于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或對尊貴、敬重之人的場合,以示謙卑和尊重。例如:"學生有一事不明,特來拜問先生。"(《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恭敬地問候: 指帶着敬意向對方問好、請安。這種用法在古代書信或正式場合中更為常見,表達對對方的關心和尊重。例如:"久疏音問,特修書一封,拜問安好。"(《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字源與結構解析:
- 拜: 本義是表示敬意的禮節動作(如作揖、磕頭),引申為恭敬地、以謙卑的态度進行某種行為。
- 問: 指詢問、問候、探問。
- 合義: "拜"修飾"問",強調"問"這個行為是在恭敬、謙卑的态度下進行的。
-
語境與語用特征:
- 敬辭屬性: "拜問"是一個典型的敬辭,體現了說話者(或書寫者)的自謙和對對方的尊敬。
- 正式與書面: 相較于日常口語中的"請問"或"問一下","拜問"顯得更為正式、莊重和書面化,常用于書信、正式場合或對特别尊敬對象的交流中。
- 對象限制: 一般用于對尊長、師長、上級或有地位、受尊敬的人。對平輩或晚輩通常不使用。
- 現代使用: 在現代漢語日常口語中,"拜問"的使用頻率有所降低,但在書面語(如正式書信、賀卡、特定文化場合或仿古語境)中仍可見到,尤其是在需要表達極高敬意時。在學術探讨或向資深專家請教時也可能使用。
-
同義詞辨析:
- 請問: 是最常用的禮貌詢問用語,適用于大多數需要客氣提問的場合,尊敬程度低于"拜問",適用範圍更廣。
- 請教: 側重于恭敬地請求教導或指點,對象通常是學識、技能或地位高于自己的人。
- 問候/問安: 側重于表達關心和祝願,不如"拜問"強調恭敬的儀式感。
- 拜問 在"恭敬程度"和"正式程度"上通常高于"請問"和"請教",更側重于表達一種謙卑、仰慕的姿态。
"拜問"是一個表達高度敬意和謙卑态度的敬辭,主要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指向尊長或有地位者進行恭敬的詢問或緻以誠摯的問候。它體現了中華文化中尊卑有序、謙遜有禮的傳統價值觀。
參考資料: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1986-1994).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拜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跪拜訊問
指通過跪拜的禮節進行詢問,帶有莊重、謙卑的意味。例如《後漢書·方術傳上·樊英》記載:“嘗有疾,妻遣婢拜問,英下牀答拜。” 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尊卑禮儀的嚴格性。
-
敬詞,表示恭敬地詢問
用于向對方提出問題時表達尊重,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如《儒林外史》第一回中,王冕問道:“不敢拜問尊官尊姓大名?” 此用法突顯了對話中的謙遜态度。
二、延伸與語境
- 文學引用:唐代張籍詩句“再拜問還期”、宋代鄭清之“下土臣敢再拜問”等,均以“拜問”表達懇切或敬畏的詢問。
- 現代適用性:當代語境中,“拜問”多作為書面語或仿古表達,日常口語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題材作品或特定禮儀場合。
“拜問”兼具動作與敬語的雙重性質,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後漢書》《儒林外史》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悲聲載道标寄飙飄筆墨橫姿不忍菜子油赤兔銼斬戴鬥怠惰因循大立菊鞮汗地峽方且飛堶豐兆富士山格格不納梗野官帥還欵恒德衡鏡宏奬虹女輝暎姜張檢征京兆眉妩九府捐身軍牒拒人于千裡之外開辭賴學麗級麟罽蠻會毛房捏怪排科拟聖偏擅嫔物匹士倩代潛研權宜去危就安商雒攝次社林飾非文過倏魚司董翫兵危亭帷子窩心氣鰞鱡西南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