愬訟的意思、愬訟的詳細解釋
愬訟的解釋
猶訴訟。 明 李東陽 《副使劉公墓志銘》:“鄰郡愬訟者踵相沓。”
詞語分解
- 愬的解釋 愬 ù 同“訴”。 愬 ò 恐懼的樣子。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訟的解釋 訟 (訟) ò 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打官司:訟事。訟案。訟詞。 争辨是非:争訟。聚訟紛纭。 自責:自訟。 古同“頌”,頌揚。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愬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基本釋義
- 拼音:通常讀作sù sòng(注:标注為“shuò sòng”,但“愬”在古漢語中多讀sù,意為控告)。
- 詞義:指訴訟、控告,即通過法律程式解決糾紛的行為。與“詞訟”類似,但“愬訟”更強調“控告”的主動性。
2.語境與用法
- 古代文獻例證:明代李東陽在《副使劉公墓志銘》中記載“鄰郡愬訟者踵相沓”,意為鄰近地區接連不斷有人前來訴訟,體現其跨地域訴訟的特征。
- 與現代“訴訟”的差異:古代“愬訟”常需書面訴狀(如“詞訟”需寫狀紙),而現代訴訟程式更規範化。
3.相關詞彙辨析
- 與“谮訟”區别:“谮訟”(zèn sòng)指诋毀與訟争,帶有惡意攻擊性質;而“愬訟”側重合法控告。
4.權威性說明
- 和分别提供直接解釋與案例,但需注意拼音标注可能存在差異,建議結合古漢語字典進一步确認讀音。
“愬訟”是古代對訴訟行為的表述,結合控告與書面程式,適用于跨地域糾紛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愬訟
愬訟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心和言,共14個筆畫。該詞來自于古代漢語,是指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争議、起訴他人。
繁體
愬訟的繁體字為訴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從古代的漢字演變來看,愬訟的古時候寫法确切來說并不是固定的,因為漢字的形體隨着曆史的演變而有所改變。但根據古代文獻和古文字典的記錄,愬訟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較常見的一種是「訴訟」。
例句
1. 他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不得不愬訟對方。
2. 在尊重法律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選擇愬訟來解決矛盾。
組詞
1. 愬訴:起訴、控告。
2. 愬告:告發、告訴。
近義詞
起訴、控告、告發。
反義詞
調解、和解、和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