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乖互的意思、乖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乖互的解釋

(1).抵觸;違背。《後漢書·樂恢傳》:“經曰:‘天地乖互,衆物夭傷,君臣失序,萬人受殃。’” 晉 葛洪 《抱樸子·交際》:“雖位顯名美,門齊年敵,而趨舍異規,業尚乖互者,未嘗結焉。”《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十四年》:“ 李平 至 硤石 ,督 李崇 崔亮 等水陸進攻,無敢乖互,戰屢有功。” 胡三省 注:“乖,異也。互,差也。”

(2).差錯。《晉書·裴頠傳》:“藥物輕重,分兩乖互,所可傷夭,為害尤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乖互"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主要出現在古籍或學術讨論中。其核心含義是指相互違背、抵觸、不一緻。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乖: 本義指背離、違背、不協調、不順從。引申為反常、不順利。
    • 互: 本義指絞繩的器具,引申為交錯、相互、彼此。
    • 乖互: 兩字組合,強調事物之間或行為之間相互抵觸、彼此矛盾、不能協調一緻的狀态或關系。它描述的是一種對立、沖突、不和諧的情形。
  2. 具體含義與用法:

    • 指事物之間的沖突與矛盾: 常用于描述兩種或多種事物、現象、觀點、規則等在性質、方向或要求上存在根本性的不一緻,導緻無法并存或協調。例如,不同的禮儀規範相互沖突,或天象與人事預示的結果相反。
    • 指人際關系的緊張與不和: 可以形容人與人之間意見相左、行為相悖,關系不融洽,甚至互相抵觸、争鬥。
    • 指行為或事理的違背: 指行為或事理本身存在内在矛盾,違背了常理或既定的規則。
  3. 權威來源與文獻例證: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對“乖互”的釋義為“抵觸;違背”。這是目前規模最大、釋義最權威的漢語語文詞典之一。其釋義基于對大量古籍的梳理和考證。
    • 《辭源》(商務印書館): 作為一部側重古漢語和語源的詞典,《辭源》也收錄了“乖互”,釋義同樣指向“互相違背”、“抵觸”。其例證多取自經典古籍。
    • 古籍用例:
      • 《後漢書·樂志上》: “漢樂四品……其四曰短箫铙歌樂,軍中所用也。黃帝、岐伯所作,以建威揚德,風敵勸士也。” 南朝梁·劉昭注補引 蔡邕《禮樂志》:“漢樂四品……三曰黃門鼓吹,天子所以宴樂群臣……四曰短箫铙歌,軍樂也。其《傳》曰‘黃帝、岐伯所作,以建威揚德,風敵勸士’也。周存六代之樂,至秦唯餘《韶》、《武》而已。始皇改周《大武》曰《五行》,禮樂乖互,稱謂不同。” (此例中,“禮樂乖互”指秦代禮制與樂制相互抵觸、混亂不一緻)。 (此标記代表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 《宋書·律曆志中》: “(祖)沖之曰:‘……案《後漢書》及《乾象說》,《四分曆》法,三百年鬥曆改憲。……光武以來,紀年參差,前後乖互。’” (此例中,“前後乖互”指曆法記載的年代前後矛盾不一緻)。 (此标記代表釋義及例證參考了《辭源》及古籍原文)

“乖互”是一個文言詞彙,意指相互違背、抵觸、不一緻。它可用于描述事物間的根本沖突、人際關系的不和,或行為事理的自相矛盾。其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并在《後漢書》、《宋書》等古代文獻中有實際用例,常用來形容禮樂制度、曆法記載、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矛盾沖突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

“乖互”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uāi hù,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文獻和權威解釋綜合分析:

一、基本含義

  1. 抵觸、違背
    指事物或行為之間相互矛盾、不協調。例如《後漢書·樂恢傳》中“天地乖互,衆物夭傷”,描述自然規律被打破的狀态;《抱樸子·交際》也提到人際關系中“趨舍異規,業尚乖互”,強調觀念沖突。

  2. 差錯、失誤
    多用于描述具體事務中的錯誤,如《晉書·裴頠傳》提及配藥時“分兩乖互”導緻嚴重後果,突顯細節偏差的危害性。


二、使用注意


三、例句參考

  1. 抵觸義
    “君臣失序,萬人受殃”(《後漢書》)。
  2. 差錯義
    “藥物輕重,分兩乖互”(《晉書》)。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愛禮存羊鞍鞴白毫光變容改俗摽戒鼻兒創迹丹渥點滴吊銷定價頂冒地堡冬桃返魂丹峰岚浮桴高速鋼弓壺關卡黑小豆畫句號幻數肩帶驕暑賈值記丑言辯鸠工劇中人曠場闚伺苦訓浪兒遼亮爐鞴摩厲以需破冢佥押前置詞秋熟日辰散宕三十六宮時幹四書五經尿脬宿容廷見通章筒竹退親頑匪畏惡僞滿甕頭香物雄纖苛憲烏狎主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