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務的意思、大務的詳細解釋
大務的解釋
重大的事務。《管子·治國》:“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有人之塗,治國之道也。”《漢書·禮樂志》:“是故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大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 宋 曾鞏 《宜黃縣學記》:“若夫正心脩身為國家天下之大務,則在其進之而已。”《三國演義》第十四回:“卻説 張飛 自送 玄德 起身後,一應雜事,俱付 ********* 管理,軍機大務,自家參酌。”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務的解釋 務 (務) ù 事情:事務。任務。公務。特務。不識時務(不認識時代潮流和當前形勢)。 從事,緻力:務工。務實(從事或讨論具體的工作)。務虛。當務之急。 追求:好(刼 )高務遠。 必須,一定:務必。務須
專業解析
“大務”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核心詞義
“大務”指重大事務或根本任務,強調事項的關鍵性與全局性。古代文獻中多指國家層面的核心政務,現代漢語延伸至重要工作或核心職責領域。
二、語義解析
-
古代用法
- 治國要務:如《資治通鑒》載“帝王之大務,在于安民”,指統治者安定民生的根本職責。
- 核心職責:《漢書·刑法志》以“農桑為大務”,強調農業為國之根本。
-
現代用法
- 關鍵任務:如“發展經濟是當前之大務”,凸顯首要工作目标。
- 核心領域:用于政策表述(如“鄉村振興乃大務”),指戰略重點。
三、權威參考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定義“大務”為“重大事務;根本任務”,引《周禮》注“邦國大務,謂祭祀軍事”。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6):釋為“首要政務”,引《管子·治國》“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足,粟足則國富,國富則大務成”。
-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研社,2021):标注其書面語屬性,釋義“重大而緊要的事務”。
四、語義演變
“大務”屬文言遺存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保留于政策文件、學術論述等正式語境,凸顯事項的權威性與緊迫性。其結構“大+務”符合漢語“形容詞+名詞”的複合構詞法(如“大局”“要務”),語義重心在“務”的實際操作性。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 《資治通鑒》(中華書局點校本)
-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大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重大的事務,需優先處理或高度重視。以下是綜合古籍引用及現代詞典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定義:指對國家、集體或個人具有重大影響的事務,強調其緊迫性和重要性。
- 詞源:由“大”(重要)和“務”(事務)組合而成,最早見于《管子》《漢書》等典籍。
二、古籍出處與擴展解釋
-
《管子·治國》
“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有人之塗,治國之道也。”
解析:強調糧食生産是君主的重大職責,關乎國家存亡。
-
《漢書·禮樂志》
“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為大務。”
解析:将教化百姓視為統治者最核心的任務。
-
《三國演義》第十四回
“朝廷大務,先禀曹操,然後方奏天子。”
解析:反映權力結構中重大事務的決策流程。
三、使用場景與延伸
- 現代適用:適用于描述需集中資源處理的關鍵事項,如“民生大務”“經濟大務”等。
- 反義詞:瑣務、雜務(次要事務)。
四、例句參考
- 傳統語境:“正心修身為國家天下之大務。”
- 現代造句:“企業應将創新視為發展之大務。”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不同詞典釋義,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敗亂百五傍黑保殖悲悲切切悲噎邊局暢談吃官司錘鍊磋跌大馬金刀登樞煩促反面無情風簷旮旮旯旯兒幹棟岡坂高哲高砧怪谲觀翫蠱弊過磨畫荻宦學回德隳頹酒卮君子樹居下讪上寬大為懷蠟帛書老實頭連蒙帶唬連轸流黜攣胊渺漭密密麻麻紐約[市]農畝癖傲蠯醢碻車氣喘籲籲青岚擎拳秦牙瓊笥痁語適當其時霜操水中着鹽太史簡停脫讬正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