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隳頹的意思、隳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隳頹的解釋

(1).衰敗;毀敗。 唐 白居易 《短歌行》之一:“人無根蒂時不駐,朱顔白日相隳頽。” 宋 歐陽修 《論盜賊事宜劄子》:“又見國家綱紀隳頽,法令寬弛,賞罰不立,善惡不分,體弱勢危,可憂可懼。”

(2).消失;消沉。 宋 司馬光 《和景文議交絕句》:“邇來友義漸隳頽,直諒多聞貴不回。”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放歸》:“寡人據于蒺藜,入于幽谷,顔色憔悴,志氣隳頽。” 郭沫若 《塔·喀爾美蘿姑娘》:“我的性格已為她隳頹,我的靈肉已為她糜爛,我的事業已為她抛擲,我的家庭已為她離散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隳頹”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uī tuí,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衰敗;毀敗
    指事物或狀态的逐漸衰落、崩塌。
    例句:

    • 唐·白居易《短歌行》:“人無根蒂時不駐,朱顔白日相隳頹。”
    • 宋·歐陽修曾用此詞描述國家綱紀的敗壞:“法令寬弛,賞罰不立,善惡不分,體弱勢危,可憂可懼。”
  2. 消失;消沉
    多指精神、意志的消退或情感的萎靡。
    例句:

    • 宋·司馬光《和景文議交絕句》:“迩來友義漸隳頹,直諒多聞貴不回。”
    • 郭沫若在作品中描述:“我的性格已為她隳頹,我的靈肉已為她糜爛。”

二、詞源與用法


三、近義詞與關聯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頹”的單獨釋義(如“頹然”“頹放”),可參考古籍《禮記》《北史》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隳頹的意思

《隳頹》這個詞是指破壞或毀滅,一般用來描述建築物、結構、體制等被破壞得支離破碎或徹底崩潰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隳頹》這個詞是由部首“隹”和“頹”組成。其中,部首“隹”表示鳥的類别,描繪了鳥飛離的樣子,而“頹”表示崩潰、垮塌的意思。

根據這個詞的拆分,部首“隹”的筆畫數為5畫,而“頹”的筆畫數為15畫。

來源

《隳頹》最初出現在《詩經》中的《大雅·蕩》這首詩中:“瞻彼淇澳,薄言采亳。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奭兮。其曲則陳,谿爾水陳。”其中,“隳頹”形容了水勢湍急,氣勢激烈的樣子。

繁體

《隳頹》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隳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隨着字形的演變,「隳頹」的寫法也發生了變化。例如,漢代的著名篆書《千字文》中,“頹”字的形狀是較現代寫法略為扁平。在後來的曆代字書中,這個字的構造和寫法逐漸固定下來。

例句

1. 建築經過歲月的侵蝕,如今已經隳頹不堪。

2. 這個家族經營了幾代,卻因為内讧而隳頹。

3. 戰争的摧殘讓這個城市隳頹成廢墟。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頹敗、頹靡、頹喪。

近義詞:毀滅、瓦解、崩潰。

反義詞:興盛、繁榮、壯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