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务的意思、大务的详细解释
大务的解释
重大的事务。《管子·治国》:“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汉书·礼乐志》:“是故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 宋 曾巩 《宜黄县学记》:“若夫正心脩身为国家天下之大务,则在其进之而已。”《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却説 张飞 自送 玄德 起身后,一应杂事,俱付 ********* 管理,军机大务,自家参酌。”
词语分解
-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 务的解释 务 (務) ù 事情:事务。任务。公务。特务。不识时务(不认识时代潮流和当前形势)。 从事,致力:务工。务实(从事或讨论具体的工作)。务虚。当务之急。 追求:好(刼 )高务远。 必须,一定:务必。务须
专业解析
“大务”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核心词义
“大务”指重大事务或根本任务,强调事项的关键性与全局性。古代文献中多指国家层面的核心政务,现代汉语延伸至重要工作或核心职责领域。
二、语义解析
-
古代用法
- 治国要务:如《资治通鉴》载“帝王之大务,在于安民”,指统治者安定民生的根本职责。
- 核心职责:《汉书·刑法志》以“农桑为大务”,强调农业为国之根本。
-
现代用法
- 关键任务:如“发展经济是当前之大务”,凸显首要工作目标。
- 核心领域:用于政策表述(如“乡村振兴乃大务”),指战略重点。
三、权威参考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定义“大务”为“重大事务;根本任务”,引《周礼》注“邦国大务,谓祭祀军事”。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6):释为“首要政务”,引《管子·治国》“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足,粟足则国富,国富则大务成”。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研社,2021):标注其书面语属性,释义“重大而紧要的事务”。
四、语义演变
“大务”属文言遗存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保留于政策文件、学术论述等正式语境,凸显事项的权威性与紧迫性。其结构“大+务”符合汉语“形容词+名词”的复合构词法(如“大局”“要务”),语义重心在“务”的实际操作性。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大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重大的事务,需优先处理或高度重视。以下是综合古籍引用及现代词典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定义:指对国家、集体或个人具有重大影响的事务,强调其紧迫性和重要性。
- 词源:由“大”(重要)和“务”(事务)组合而成,最早见于《管子》《汉书》等典籍。
二、古籍出处与扩展解释
-
《管子·治国》
“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解析:强调粮食生产是君主的重大职责,关乎国家存亡。
-
《汉书·礼乐志》
“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解析:将教化百姓视为统治者最核心的任务。
-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
解析:反映权力结构中重大事务的决策流程。
三、使用场景与延伸
- 现代适用:适用于描述需集中资源处理的关键事项,如“民生大务”“经济大务”等。
- 反义词:琐务、杂务(次要事务)。
四、例句参考
- 传统语境:“正心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务。”
- 现代造句:“企业应将创新视为发展之大务。”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不同词典释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草贼蹭戏陈规陋习穿决辞第祠馆醋劲儿带比代舍點兵敦让冯夷覆勘伏伺购私官渡之战蛊敝蛤蟆镜蒿箭花时糊弄蠖屈螭盘鸡鸣壶进説际遇居安钜黍拦住零零散散轮焕落忽门官名教墨面姆母奈何女妹凭心甓社珠仆妇勤苦琼玉柔谦闪尸设放射礼生荣亡哀神郁气悴涉浅市毫时髦手礮死贼甜静鸵鸟网球惋失娃娃生温宿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