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區的意思、大區的詳細解釋
大區的解釋
(1).指天空。《淮南子·原道訓》:“縱志舒節,以馳大區。” 高誘 注:“區,宅也;宅,謂天也。”
(2).大行政區的簡稱。 毛6*澤6*東 《解決“五多”問題》:“尤其重要的是沒有在中央、大區、省(市)、專區和縣這五級黨政領導機關中展開反對分散主義和************的鬥争。”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用于“不”後,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 年長,排行第一:老大。 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 時間更遠:大前年。 〔大夫〕古代官職,位于“ 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确:大概。大凡。卿”之
- 區的解釋 區 (區) ū 分别:區分。區别。 地域:地區。區劃。 〔區區〕小,細微:如“區區小事”。 行政區劃單位:省級自治區。市轄區。 區 (區) ō 姓。 筆畫數:; 部首:匚;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大區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大區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礎釋義:行政區劃概念
指國家行政管理體系中,介于中央與省級行政區之間的高層行政區劃單位。其核心特征為:
- 管轄範圍廣:通常覆蓋多個省級行政區(如省、自治區、直轄市),形成跨省域的管理層級。
- 行政功能複合:兼具經濟協調、政策督導與區域治理職能,例如中國的"華東大區""西南大區"等。
- 曆史與現行制度并存:在當代中國特指1949–1954年設置的"大行政區"(如東北、華北人民政府),後演變為非正式的區域劃分概念(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二、曆史沿革:中國語境下的演變
- 1949–1954年:作為一級行政區存在,全國劃分為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區,設軍政委員會或人民政府,行使省級以上管理權(來源:中央人民政府官網《關于撤銷大區一級行政機構的決定》)。
- 1954年後:大區建制撤銷,但"大區"作為地理與經濟規劃單元延續使用,如"長三角大區""粵港澳大灣區"(來源:民政部《中國行政區劃沿革手冊》)。
三、擴展釋義:非行政區劃領域
在非行政語境中,"大區"可泛化指代:
- 地理區域:如自然地理中的"氣候大區"(如季風大區)、"生态大區"(來源:《中國地理百科全書》)。
- 商業與市場劃分:企業将市場劃分為"華北大區""歐洲大區"等管理單元(來源:《管理學大辭典》)。
語義特征總結
"大區"的本質是宏觀層級的空間劃分單元,其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 行政範疇:強調層級性與管理職能(曆史或現行制度);
- 非行政範疇:側重空間尺度與功能整合(地理、經濟等領域)。
(注:根據原則,釋義綜合權威辭書、政府文件及學術出版物,未引用網頁來源時以實體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大區”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指代天空(古義)
- 源自《淮南子·原道訓》中的“縱志舒節,以馳大區”,高誘注解為“區,宅也;宅,謂天也”。這一用法屬于古代漢語中的文學化表達,現代已較少使用。
2.中國曆史上的行政區劃(大行政區簡稱)
- 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1954年),曾設立“大行政區”作為一級政權機構,既是中央派出機關,也是地方最高行政單位,管轄多個省、市。例如東北、華北等六大行政區。這一制度具有過渡性質,後因國家政治經濟形勢變化而撤銷。
3.法國的行政劃分
- 在法國,“大區”(Région)是地方行政單位,下轄多個省。目前法國共有18個大區(含海外),承擔經濟規劃、交通等職能。
4.網絡或現代場景中的分區概念
- 非正式語境下,“大區”可能指代網絡服務分區,如“電信大區”“網通大區”等,用于區分不同服務器或用戶群體(注:此解釋來源權威性較低,需結合具體場景判斷)。
“大區”的核心含義與“範圍較大的區域”相關,具體需結合曆史、地理或應用場景理解。若需進一步了解中國大行政區沿革或法國行政體系,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或官方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罷免本秩辨合不憐悧財政補貼儴佯纏頭回船堅炮利佌猥大禮拜大嬸兒殿榜獨腳戲棐德飛廬憤怫古篆含穎鴻毳湖煙椒舉濟惡記恨井底鳴蛙靖節征士集體利益酒吧谲功巨細忾歎客觀唯心主義空盡焜煌來廷練熟梨窩瞞上欺下麋沸蟻動民則慕膻柰花南溪牌風蟠據固結牝戶披拭齊東語清道旗秦皇島市三自攝統貪惡談妙岧崹跳突橐奸绾握無俚相忍為國嚣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