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聳。 明 湯顯祖 《邯鄲記·東巡》:“ 巨靈 西撐角岧崹, 馮夷 東流吼滂沛。”
“岧崹”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由“岧”和“崹”兩個漢字組成,均與山勢相關,常見于古代詩文或文學描寫中:
單字解析
組合詞義
“岧崹”整體形容山勢高聳、陡峭險峻,帶有古雅色彩,多用于詩詞或文言文中,如描寫山峰“岧崹入雲表”等。
使用場景
該詞屬于書面語,現代日常交流中極少使用,但在文學創作、古籍閱讀或山水遊記中可能遇到,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意境。
提示:若此詞出自具體詩文,建議結合原文語境進一步分析,以更精準把握含義。
《岧崹》(yáo d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山崩地裂,形容山體崩塌或地震時地面破裂的樣子。
《岧崹》的部首是山(山字旁),它由10個筆畫構成。
《岧崹》一詞來自《莊子·外篇·讓王》:“桀跖之行,殷羹之事,岧崹且欲堕,猿鶴恐懼”。這裡以山崩地裂的形象描繪了世界的動蕩和混亂。
《岧崹》的繁體字為崤崦。
在古代,崩塌的山崖用“崤”來描述,破裂的地面用“崦”來描述。
山谷中發出一陣巨響,岧崹之後,山崖上塌下了一大塊石頭。
岧崹地震、岧崹山體、岧崹坍塌
山崩地裂、山崩地陷
穩固、堅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