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区的意思、大区的详细解释
大区的解释
(1).指天空。《淮南子·原道训》:“纵志舒节,以驰大区。” 高诱 注:“区,宅也;宅,谓天也。”
(2).大行政区的简称。 毛6*泽6*东 《解决“五多”问题》:“尤其重要的是没有在中央、大区、省(市)、专区和县这五级党政领导机关中展开反对分散主义和************的斗争。”
词语分解
-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时间更远:大前年。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卿”之
- 区的解释 区 (區) ū 分别:区分。区别。 地域:地区。区划。 〔区区〕小,细微:如“区区小事”。 行政区划单位:省级自治区。市辖区。 区 (區) ō 姓。 笔画数:; 部首:匚;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大区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大区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基础释义:行政区划概念
指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介于中央与省级行政区之间的高层行政区划单位。其核心特征为:
- 管辖范围广:通常覆盖多个省级行政区(如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跨省域的管理层级。
- 行政功能复合:兼具经济协调、政策督导与区域治理职能,例如中国的"华东大区""西南大区"等。
- 历史与现行制度并存:在当代中国特指1949–1954年设置的"大行政区"(如东北、华北人民政府),后演变为非正式的区域划分概念(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二、历史沿革:中国语境下的演变
- 1949–1954年:作为一级行政区存在,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行使省级以上管理权(来源:中央人民政府官网《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的决定》)。
- 1954年后:大区建制撤销,但"大区"作为地理与经济规划单元延续使用,如"长三角大区""粤港澳大湾区"(来源:民政部《中国行政区划沿革手册》)。
三、扩展释义:非行政区划领域
在非行政语境中,"大区"可泛化指代:
- 地理区域:如自然地理中的"气候大区"(如季风大区)、"生态大区"(来源:《中国地理百科全书》)。
- 商业与市场划分:企业将市场划分为"华北大区""欧洲大区"等管理单元(来源:《管理学大辞典》)。
语义特征总结
"大区"的本质是宏观层级的空间划分单元,其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 行政范畴:强调层级性与管理职能(历史或现行制度);
- 非行政范畴:侧重空间尺度与功能整合(地理、经济等领域)。
(注:根据原则,释义综合权威辞书、政府文件及学术出版物,未引用网页来源时以实体出版物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大区”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指代天空(古义)
- 源自《淮南子·原道训》中的“纵志舒节,以驰大区”,高诱注解为“区,宅也;宅,谓天也”。这一用法属于古代汉语中的文学化表达,现代已较少使用。
2.中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大行政区简称)
-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4年),曾设立“大行政区”作为一级政权机构,既是中央派出机关,也是地方最高行政单位,管辖多个省、市。例如东北、华北等六大行政区。这一制度具有过渡性质,后因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而撤销。
3.法国的行政划分
- 在法国,“大区”(Région)是地方行政单位,下辖多个省。目前法国共有18个大区(含海外),承担经济规划、交通等职能。
4.网络或现代场景中的分区概念
- 非正式语境下,“大区”可能指代网络服务分区,如“电信大区”“网通大区”等,用于区分不同服务器或用户群体(注:此解释来源权威性较低,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
“大区”的核心含义与“范围较大的区域”相关,具体需结合历史、地理或应用场景理解。若需进一步了解中国大行政区沿革或法国行政体系,可参考相关历史文献或官方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摈迹産嘏楮冠春元村童弹爵电镐雕墙峻宇定神顿学累功犯乱翻然改进发市封縢风影服满纶巾羽扇瓜子金邯郸枕好色画虎类狗晃漾欢和秽诬豁露假寐见天日夹衫倦勤老到略取栗阶慄惓蛮服慢泄马蹄帖闷恹恹麪巾破浪泼无徒乔张致骑蓦青龙车确保羣玉麴引钱瑟韵事业心收孰术氏冠踏谣娘天赐贴面题花乡思衔命衔寃负屈蟹螯邪政惜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