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柰花的意思、柰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柰花的解釋

茉莉花的别名。 唐 窦叔向 《貞懿皇後挽歌》之二:“命婦羞蘋葉,都人插柰花。” 宋 洪邁 《容齋四筆·用柰花事》:“ 竇叔向 所用柰花事,出《晉史》,雲 成帝 時, 三吳 女子相與簪白花,望之如素柰,傳言天公織女死,為之著服。”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茉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柰花是漢語古籍中記載的植物名稱,特指薔薇科蘋果屬植物柰樹所開的花。該名稱源自古代對果木品種的細分,在傳統文獻中具有以下三方面含義:

一、植物學特征 柰樹為落葉小喬木,葉片呈橢圓形,邊緣具細鋸齒,春末夏初開白色或淡粉色五瓣花,傘房花序排列。果實圓形略扁,直徑約3-5厘米,成熟時呈黃綠色帶紅暈,果肉松脆。《中國植物志》電子版記載其學名為Malus domestica var. asiatica。

二、曆史文獻記載

  1.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果部》明确記載:"柰與林檎,一類二種也。樹、實皆似林檎而大,有白、赤、青三色。"此處所指白柰即開白花的品種。
  2. 清代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卷三十繪制有柰樹形态圖,标注其"花五出,萼宿存"的植物特征。

三、文化意象衍生 唐宋詩詞中常以柰花代指初夏景物,如唐代溫庭筠《題磁嶺海棠花》有"幽态竟誰賞,歲華空與期。島回香盡處,泉照豔濃時"之句,其中"島回香盡"即暗指柰花香氣。宋代《全芳備祖》将其歸入"花果部",記載其"香清而韻遠"的觀賞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柰花”是茉莉花的古稱,這一解釋在多個文獻中均有記載,具體分析如下:

  1. 詞義解析
    柰花為茉莉花的别名,常見于古代詩文與典籍。例如唐代窦叔向《貞懿皇後挽歌》中提及“都人插柰花”,宋代洪邁《容齋四筆》也記載了“三吳女子簪白花如素柰”的習俗。

  2. 曆史背景
    根據文獻,柰花與白色花卉的象征意義相關。相傳古代女子佩戴白花哀悼天公織女之死,因花色似柰(即沙果)而得名“柰花”,後逐漸成為茉莉花的代稱。

  3. 文化關聯
    柰花不僅用于頭飾,還與古代禮儀相關。如唐代命婦(有封號的婦女)在特定場合佩戴柰花,體現其文化意涵。

“柰花”是茉莉花的雅稱,兼具植物學與曆史文化雙重意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晉史》或唐宋詩詞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螭謗讒褊促變幻無窮壁廚筆誤作牛草驢常物除草出兌出滞淹大陸架刀戟風鏟風恙負釁搞小動作弓工故套橫瀾互讦鹄殼蛟虬計籍金母糾坐基因工程伎作老休連寫流便龍舌蘭路福鬘華猛殺屏翳歉意喬素喬張緻窮該啓祖熱碌碌善貸社會風氣聖父順之者興,逆之者亡思鲈蒓堂額痰沫條法統計玩俗為德不終萎奴公五峤仙誕相并湘勇鮮民先下手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