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俸的意思、恩俸的詳細解釋
恩俸的解釋
朝廷額外所給的俸祿。《清會典事例·戶部·俸饷》:“将在京大小文官俸銀,加一倍賞給,令其用度從容,益得專心於官守。所給恩俸,著自 乾隆 二年為始。”《清通典·兵七》:“優賞休退官兵,旗員二品以上,以老疾乞休者,由本旗稽其服官歲月,軍功等次,請旨給以恩俸。”
詞語分解
- 恩的解釋 恩 ē 好處,深厚的情誼:恩愛。恩賜。恩寵(指帝王對臣下的優遇和寵幸)。恩德。恩典。恩惠。恩仇。感恩。開恩。 仇怨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俸的解釋 俸 è 官員等所得的薪金:俸祿。薪俸。俸給(?)。俸金。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恩俸”是古代(尤其是清朝)朝廷額外給予官員的俸祿,屬于一種特殊的津貼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恩俸指朝廷在官員常規俸祿之外額外發放的津貼,目的是改善官員的經濟狀況,使其更專注于職務。例如,《清會典事例》提到“将在京大小文官俸銀,加一倍賞給”,即俸祿翻倍。
-
曆史背景與實施時間
- 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正式推行,主要針對京官。
- 因地方官員有“養廉銀”等額外收入,而京官收入單一,朝廷通過恩俸平衡待遇差異。
-
適用對象與目的
- 適用對象:最初為在京文官,後擴展至部分旗員(如二品以上官員退休時,可依軍功等申請恩俸)。
- 目的:緩解官員經濟壓力,減少貪腐,提升行政效率。
-
與其他制度的關聯
清朝還推行“雙俸”制度,即官員領取雙倍俸祿,與恩俸共同構成收入補充體系。
-
文獻記載
《清通典·兵七》記載了旗員退休後申請恩俸的具體流程,需綜合任職年限和軍功評定。
提示:若需查閱完整史料原文或更多案例,可參考《清會典事例》《清通典》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恩俸(ēn fèng)是指封建時代君王特賜給臣子或官員的俸祿。下面是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恩(心)+俸(人);
筆畫:恩(9畫)+俸(9畫)=18畫。
恩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制度。君王以賜予臣子或官員恩寵的方式來表達對他們的賞賜和回報,尤其是在立下戰功或有出色的才能表現時。恩俸在維護君臣關系的穩定性、激勵臣子或官員忠誠于君王、奉公守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繁體字中,恩俸的寫法為「恩俸」,和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恩俸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在《康熙字典》中,恩被寫為「基」,俸被寫為「工」,即「基工」。
以下是恩俸的一些例句:
1. 君王以恩俸激勵臣子為國效力。
2. 這個官員因為屢次表現出色,得到了豐厚的恩俸。
一些與恩俸相關的詞彙:
組詞:爵位恩俸、官職恩俸、金銀恩俸
近義詞:賞賜、俸祿、俸錢
反義詞:贖休、剔除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隨時告訴我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