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批鱗的意思、批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批鱗的解釋

(1).謂敢于直言犯上。《陳書·後主紀》:“若逢廷折,無憚批鱗。”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審平反紀略》:“ 曹禦史 狂戇批鱗,不識忌諱,囚繫十載。” 清 邵長蘅 《題冀渭公所藏楊忠愍梅花詩卷》詩:“濺血九原仍化碧,批鱗一疏獨留丹。” 梁啟超 《中國曆史上革命之研究》:“足下而誠欲行革命也,誠欲行革命以救 中國 也,則批鱗逆耳之言,毋亦有一顧之價值耶!”參見“ 批逆鱗 ”。

(2).削除魚鱗。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二折:“快與我抹下淺盆,磨下刀刃,你看我雪片也似批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批鱗(pī lín)是一個具有典故色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

  1. 字面本義

    指逆向觸摸龍鱗。龍鱗堅硬且順向生長,逆向觸摸會觸怒神龍,故“批”在此意為“逆向觸碰”,“鱗”特指龍鱗。此義強調動作本身的風險性,源于龍在傳統文化中的威嚴象征。來源: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 核心引申義

    引申為直言觸怒君主或權貴。典故出自《韓非子·說難》,以龍比喻君主喉下有“逆鱗”,觸之必怒,後以“批鱗”比喻臣子不畏強權、犯顔直谏的行為。如明代王世貞《綱鑒會纂》載:“批鱗之臣,死而不悔”,頌揚忠臣氣節。

  3.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語境,形容敢于批判權威、揭露弊端的勇敢行為,含褒義。例如:“學者批鱗時政,呼籲改革”凸顯批判者的膽識。


參考資料

: 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批鱗”詞條(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35427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第6卷第238頁

: 漢典網“批鱗”釋義(https://www.zdic.net/hans/批鱗

網絡擴展解釋

“批鱗”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直言犯上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權威,進行直言進谏。源自“龍有逆鱗”的典故,古代将皇帝比作龍,逆鱗觸之則怒,因此“批鱗”比喻觸犯禁忌或權威。
    例句:明代劉若愚《酌中志》中“曹禦史狂戇批鱗”,即形容官員冒死進谏的行為。

  2. 削除魚鱗(字面義)
    字面意為刮除魚鱗,但此用法在文獻中較少見,更多作為引申義的來源。


二、典故與詞源


三、現代延伸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批評他人過失”,但此用法與傳統含義存在差異,可能為引申擴展。建議在正式語境中仍以“犯顔直谏”為核心釋義。

注意:該詞屬書面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場景,日常使用較少。

别人正在浏覽...

安車軟輪八卦摽末畢究步戰草鞋錢程擇吃利答剌棱登刀豆道藩道極道樾抵補東窗事發都凡端閑鰪鳉房燕泛沛凫車負屈更唱疊和拱圈馘截股評赫羅圖換過儉德跲踬倨敖郡伯口算扣住塊莖老溜斂笏隸農門到戶説木耳耐痛平解前侯千裡駿骨前識敧側岨深人煙稠密水橋太陽燈鐵悶車透視圖萬家生佛缊枲五形獻春相公閑雅西鄙枲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