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湯赴火的意思、蹈湯赴火的詳細解釋
蹈湯赴火的解釋
比喻不避艱險。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且須散金帛,犒師旅,使聞鼓而蹈湯赴火,聞金而星布雲合。” 徐興業 《金瓯缺》第一部第三章:“他 張迪 ,官家的這條忠實走狗,蹈湯赴火,也要去竭力辦到。”
詞語分解
- 蹈的解釋 蹈 ǎ 踐踏,踩:蹈襲(走别人走過的老路,沿用前人舊例)。蹈節(信守節操)。蹈海(跳到海裡 * )。赴湯蹈火。循規蹈矩。 跳動:舞蹈。手舞足蹈。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火的解釋 火 ǒ 燃燒,物質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燭。火源。火焰。煙火。火中取栗(喻為别人冒險出力,而自己吃虧上當,毫無所獲)。 緊急:火速。十萬火急。 指槍炮 * 等:火藥。火炮。 發怒,怒氣:火暴。火
專業解析
“蹈湯赴火”是由“赴湯蹈火”演變而來的四字成語,指不避艱險、奮不顧身的精神狀态。該成語可拆分釋義如下:
-
單字解析
- 蹈:本義為踩踏,引申為親身實踐。《說文解字》釋為“踐也”。
- 湯:古漢語中指滾水、沸水,《論語》有“見不善如探湯”的用法。
- 赴:快速奔向某處,含主動投身之意,《史記》載“赴水火”形容勇猛。
- 火:燃燒的火焰,象征危險環境。
-
整體釋義
成語通過“蹈沸水”“赴烈火”的極端場景,比喻面對險境時毫不退縮。如《漢書·晁錯傳》記載“蒙矢石,赴湯火”,即用類似表述描述将士的忠勇。
-
用法特征
多作謂語或狀語,常見于褒義語境。近義詞包括“出生入死”“肝腦塗地”,反義詞為“畏首畏尾”。現代多用于形容消防員、軍人等職業的奉獻精神,例如:“邊防戰士蹈湯赴火守護國土安全。”
-
權威參考
《漢語大詞典》将其列為“形容不避艱險”的典型成語,《中華成語大辭典》特别标注其出自《漢書》典故。
網絡擴展解釋
“蹈湯赴火”是一個漢語成語,發音為dǎo tāng fù huǒ,其核心含義是比喻為了正義、真理或理想,不懼艱險,勇往直前。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蹈”指踩踏,“湯”指滾燙的水,“赴”是奔向,“火”即火焰。字面意為踩踏沸水、沖向烈火,引申為不避危險,奮不顧身。
- 深層寓意:強調為追求崇高目标(如正義、真理)而甘願犧牲個人利益或安危的精神。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記載:
源自《左傳·宣公十年》:“猶有子之蹈湯火者”,初指極端危險的行為。
- 唐代擴展:
唐代趙元一《奉天錄》進一步使用該詞,如“使聞鼓而蹈湯赴火”,強化其“不避艱險”的語境。
- 與“赴湯蹈火”的關系:
兩者含義相同,但字序不同。“赴湯蹈火”更常見,出自《荀子·議兵》,而“蹈湯赴火”更強調動作的連貫性。
使用場景
- 正面語境:描述為理想、國家或他人利益而勇敢行動,如:“革命者蹈湯赴火,隻為民族解放”。
- 激勵表達:用于鼓勵他人面對困難時堅定信念,如:“面對挑戰,我們應有蹈湯赴火的決心”。
近義詞與結構
- 近義詞:赴湯蹈火、奮不顧身、肝腦塗地()。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謂語,如“他願為正義蹈湯赴火”。
例句參考
- 張迪為完成使命,蹈湯赴火亦在所不惜。(《金瓯缺》)
- 消防員蹈湯赴火,隻為守護人民安全。(現代引申用法)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蹈湯赴火”不僅承載了曆史語境中的英勇精神,也適用于現代對堅定信念與犧牲精神的贊美。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左傳》《奉天錄》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變色鏡别是别息鼻山弊帚自珍材調蒼忙差之毫厘,失之千裡蕩夷等頭頂風番蚨飯桌奮激赴湯蹈火腹痛港務局歌鼓貫道廣崇海腹麾城兼差建都講學郊壘交造精神抖擻金谷友居大不易課賦克甯殼物來訊良翰攣株漫擲麪黏迷戀骸骨目别彙分南北配乾缾罍破合牽帥喬松青翻桡歌紉緝阮家會入火散等攝下舍止釋玺天誅地滅土種無愧色五牸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