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彎曲的枯樹根。喻無用之材。 明 吾邱瑞 《運甓記·帥阃賓賢》:“但 範逵 溝中朽斷, 鄧野 攣株,無能棟梁清廟,待斵工師;惟有薦賢一念,可以少報萬一。”
“攣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來源分析:
成語含義(争奪之意)
根據《莊子·逍遙遊》的典故,“攣株”原指“攣株之争”,比喻人們為争奪同一事物(如一棵樹)而激烈争鬥,強調不可調矛盾()。
字面含義(無用之材)
更多文獻如明代戲曲《運甓記》中,“攣株”被解釋為“彎曲的枯樹根”,象征無用的材料,常與“朽木”等詞并列,表達對庸才的貶義()。
在使用“攣株”時,需明确語境:
攣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攣”和“株”兩個字。接下來,我們将對攣株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進行介紹。
攣株的意思是指植物被扭曲或變形。這個詞語一般用來形容植物在成長過程中因為環境、生長條件等原因而産生的異常形态。
攣株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手和木,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是7畫和8畫。
攣株是漢語詞彙,源自于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攣株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攣株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然而,準确的古代寫法需要進一步的考證。
他們種植的果樹長期受限于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結果導緻果樹逐漸攣株。
攣曲、攣拗、攣狀、株式、株洲、株連、株連九族等。
近義詞:扭曲、變形、變異、畸形。
反義詞:正常、健康、标準、端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