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領部屬。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立朝正色,知無不為,忠於奉上,明以攝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陳仲舉 彊於犯上, 李元禮 嚴於攝下。犯上難,攝下易。”《北史·魏紀四·宣武帝紀論》:“而寬以攝下,從容不斷, 太和 之風替矣。”
“攝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統領、管理下屬,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語境。以下是詳細解析:
《抱樸子·行品》(晉·葛洪):
“立朝正色,知無不為,忠於奉上,明以攝下。”
——強調官員既忠誠于上級,又能明智地管理下屬。
《世說新語·品藻》(南朝宋·劉義慶):
“陳仲舉彊於犯上,李元禮嚴於攝下。犯上難,攝下易。”
——對比兩種為官風格,指出“攝下”(管理下屬)相對容易。
《北史·魏紀四》:
“寬以攝下,從容不斷,太和之風替矣。”
——批評君主因過于寬柔而失去對下屬的約束力。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古籍背景或曆史案例,可結合文獻深入分析。
攝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攝為主字,下為形容字。拆分部首為手和十,筆畫共計15畫。
攝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古代,攝字的寫法有兩種形式,一種為“攝”,另一種為“攝”。而下字的寫法則保持不變。
攝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攝下。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攝下一詞的古代寫法中,攝字的部首是攴,也即打擊或攻擊的意思,而下字則與現代相同。
以下是攝下一詞的例句:
例句1: 他攝下這一刻的美景,永遠珍藏在心底。
例句2: 照片中攝下了他微笑的面容,溫暖了我的心。
組詞:攝影、攝像、攝入、攝取、攝制
近義詞:拍攝、記錄、捕捉、拿下
反義詞:釋放、釋放、放棄、不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