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等的意思、散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等的解釋

栗階。登台階時,左右腳一前一後,相隨而上。因兩腳分别各踩一級台階而不相聚,故又稱“散等”。《禮記·雜記下》:“祭,主人之升降散等,執事者亦散等。” 鄭玄 注:“散等,栗階。” 孔穎達 疏:“雲散等栗階者,謂升一等而後散升不連步也,故《燕禮》記雲:‘栗階,不過二等。’注雲:‘其始升也猶聚足連步,趨二等,左右足各一發而升堂。’以此知散等,栗階是一也。”參見“ 栗階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散等”是一個古代禮儀術語,主要與登台階的規範動作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散等”指登台階時左右腳交替前行的方式,即每隻腳各踩一級台階,步伐不相聚。這種行走方式也稱為“栗階”。

  2. 禮儀背景
    在古代禮儀場合(如祭祀)中,登台階的動作需遵循特定規範。《禮記》記載:“祭,主人之升降散等,執事者亦散等”,鄭玄注解其為“栗階”,強調動作的莊重性。

  3. 動作細節

    • “栗階”特點:兩腳分踏不同台階,而非并步或連續跳躍。
    • 古籍說明:孔穎達在《禮記正義》中提到,“散等”要求“升一等而後散升不連步”,即每步隻登一級,步伐分散而有序。
  4. 現代延伸
    在部分現代語境中,“散等”可能被借用為“分散等待”之意(如的引申義),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建議優先采用傳統禮儀相關的解釋。

“散等”的核心含義源于古代禮儀,特指分階而行的規範動作,而非現代口語中的分散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散等》是什麼意思

《散等》是一個漢語詞語,多用于書面語和文學作品中。它的意思是分散、四散的意思,形容事物散開、分開,沒有集聚在一起。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散等》這個詞的部首是「⻌」,讀音為「xún」。它的總筆畫數為11。

來源

《散等》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衛青白起列傳》中。它的确切來源和演變過程尚不明确。

繁體

《散等》的繁體字為「散等」,拆分部首和筆畫均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多有變化,但在記載《散等》這個詞時,并沒有明确記載特定的古代寫法。

例句

1. 他們在戰鬥中散等四方,尋找最佳的進攻角度。

2. 飛機上的乘客陸陸續續散等下機,向着出口走去。

組詞

散逸、散開、散步、散發、分散等。

近義詞

分散、四散、離散、散亂。

反義詞

集中、聚集、凝聚、團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