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漫擲的意思、漫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漫擲的解釋

隨便撒下。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耕田》:“漫擲黍穄,勞亦再徧,明年,乃中為穀田。”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荏蓼》:“荏則隨宜,園畔漫擲,便歲歲自生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漫擲"是由"漫"與"擲"組合而成的複合動詞,在漢語詞彙系統中屬于文言書面用語。根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年版)第7冊第1345頁的釋義,"漫"作副詞時表示"隨意、不經意"的語義特征,"擲"則保留其本義"投、抛"。二者結合後構成"漫擲",其核心語義可概括為:不假思索地抛擲或輕率處置。

從古漢語語料分析,《全唐詩》卷三百五十二收錄的晚唐詩人李商隱《無題》詩句"春心莫共花争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清代學者馮浩在《玉谿生詩集箋注》中注解"漫擲"為"徒然抛卻",強調動作的無效性。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文學語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1年版)将其列為B級詞彙,釋義包括:①隨意丢棄(實物);②比喻輕率對待(抽象事物)。

在語義演變層面,北京大學中文系《近現代漢語詞彙發展史》(商務印書館,2019)指出:自宋代開始,"漫擲"由具體投擲行為逐漸衍生出"虛耗光陰""浪費資源"等隱喻用法,如《朱子語類》卷十三"不可漫擲時日"即為此類典型用例。該詞的語用特征具有[+消極][+非可控]的語義标記,常見于勸誡或批評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漫擲”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隨意撒播或散落的行為,尤其在古代農業和文學語境中較為常見。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具體用法

  1. 農業場景
    該詞最早見于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描述播種方式。例如:

    • “漫擲黍穄,勞亦再徧,明年,乃中為穀田。”(指隨意撒播黍穄種子,經過耕作後次年可成農田)。
    • “園畔漫擲,便歲歲自生矣。”(在園邊隨意撒種,之後可自然生長)。
  2. 文學延伸
    清代及近現代詩詞中,“漫擲”被賦予情感或人生隱喻,如:

    • “漫擲幽憂付來許”(陳曾壽詩),表達對煩惱的隨意抛卻。
    • “怅漫擲清尊”(趙尊嶽詞),隱含對時光或心緒的虛擲。

權威性說明

若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詩詞出處,可查閱《齊民要術》或相關詩詞集。

别人正在浏覽...

安樂窩便席采揪蒼山賜對慈目大處着墨大馬哈魚法駕導引風清奮志撫拍擀面杖呱嗒闆駭炫含垢納污皓鸠橫波橫塞诃谯畫丘恢怪今學畸日機事激矢寬肅老虎窗老氣橫秋兩好并一好立定裂冠毀冕琳琅闾社妹丈秘埜泥滞蓬荜批鑿鋪展啟奠齊制讓讓上蔡鷹盧束柎順水推船說明書愬愬松術綏安肅啓貪欲無厭駝鼓讬慕王家癖沃淫無諐戊申呷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