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懼的意思、悼懼的詳細解釋
悼懼的解釋
恐懼。《呂氏春秋·論威》:“敵人之悼懼憚恐,單蕩精神盡矣。”《後漢書·安帝紀》:“朝廷不明,庶事失中,災異不息,憂心悼懼。” 唐 柳宗元 《南嶽雲峰和尚塔銘》:“世之所謂賢人大臣者……聞大師之言律義,莫不震動悼懼,如聽誓命。” 宋 司馬光 《賜文武百寮曾公亮已下上第三表乞上尊號不允斷來請批答》:“朕荷祖宗之重寄,元元困窮,未獲厥所,夙夜悼懼,如涉春冰。”
詞語分解
- 悼的解釋 悼 à 悲傷,哀念:哀悼。追悼。悼念。悼亡。悼唁。悼詞。悼惜。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懼的解釋 懼 (懼) ù 害怕:恐懼。懼怕。懼憚。懼怯。懼色。臨危不懼。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悼懼”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恐懼,多用于形容因外界壓力或内心不安而産生的強烈畏懼感。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 拼音:dào jù(注音:ㄉㄠˋ ㄐㄩˋ)。
- 釋義:指因敬畏、憂慮或面臨威脅而産生的恐懼心理。
-
古籍用例
- 《呂氏春秋·論威》提到:“敵人之悼懼憚恐,單蕩精神盡矣。” 此處描述敵人因恐懼而喪失鬥志。
- 《後漢書·安帝紀》載:“災異不息,憂心悼懼。” 體現因天災異象引發的深切憂慮與懼怕。
- 柳宗元在《南嶽雲峰和尚塔銘》中寫道,賢臣聽聞高僧講法後“震動悼懼”,突顯敬畏之情。
-
語境與用法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曆史文獻,強調因嚴肅事件(如災禍、權威言論等)引發的心理震懾,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古文解析或文學研究。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如“驚心悼膽”)或近義詞,可參考詞典類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悼懼這個詞有一種悲傷的意味,表示對于失去、死亡或不幸事件感到擔憂和恐懼。根據漢字的構成來看,悼懼是由悼和懼兩個部分組成的。
悼這個字的部首是心,表示與人的情感有關。它的筆畫數是10畫。懼這個字的部首是心,也表示與人的情感有關。它的筆畫數是12畫。
悼懼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悼懼這兩個字的寫法可能和現在有所不同。古代悼字的寫法較為繁瑣, 而懼字的寫法則沒有太大變化。
以下是悼懼這個詞的例句:
- 在悼懼中,我們追憶逝去的親人。
- 面對不幸,我們無法避免地感到悼懼。
悼懼可以與其他詞彙組成不同的詞。例如:
- 悼念:表示對逝去的人表示懷念和哀悼。
- 悼詞:指用于哀悼逝者、追思其功績的言辭。
- 悼文:描述或表達哀悼和懷念之情的文字作品。
近義詞:哀惋、惋惜、悲戚
反義詞:寬慰、寬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