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庸碌。 明 李東陽 《後東山草堂賦》:“詔使沓至,天威載臨,奮疲庸於鞭策,起廢疾於呻吟。”
(2).平庸。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此三句亦平常淺熟,意雖非惡劣,究屬疲庸,不謂 夢窗 蹈之。”
“疲庸”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詞語組合,其含義需結合“疲”和“庸”的本義及語境理解。以下是兩種可能的解釋方向:
字面拆解(常見理解)
古語中的特殊用法(推測)
由于該詞未見于常用詞典和權威文獻,建議提供具體語境(如出處、句子等)以便更精準解讀。若為現代自創詞,可能是網絡語境下對“疲勞且平庸”狀态的縮略表達。
疲庸是一個常見的詞彙,它包含了兩個字:疲和庸。
疲:疒(疔)部,由肉(月)和病(疒)組成,共5筆。
庸:廣部,由廣字旁和用字旁組成,共7筆。
疲庸的繁體字為「疲慵」。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
疲:疈
庸:
他整天工作疲庸,身心俱疲。
面對困境,她不再疲庸,努力積極地尋找突破口。
疲憊、庸碌、疲乏、庸庸碌碌
近義詞:疲倦、疲勞、懶散
反義詞:精力充沛、活力四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