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談判。
“覈議”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字形和語境分析:
1. 字義解析
2. 整體含義 指經過嚴格審查後的正式商議過程,常見于古代公文或現代專業領域,表示在充分核查事實的基礎上進行讨論決策。例如:“此案已交法司覈議”(此案件已移交司法部門審查商議)。
使用注意
建議在遇到該詞時,通過上下文确認其具體指向的審查流程和決策層級。若為學術研究或古籍閱讀,可進一步查閱《說文解字》等工具書。
覈議(hé yì),意為審議、辯論、考察。拆分部首為覀(xūn)和言(yán),總共12畫。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是繁體字。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覈議是以繁體字形式寫作覈議。
例句:
1. 議會上關于這個法案進行了激烈的覈議。
2. 學術界對于這個理論存在很多争議,需要進行深入的覈議。
組詞:
1. 覈定(hé dìng):意為調查核實、考察判定。
2. 覈查(hé chá):意為審查、調查、核對。
近義詞:
1. 辯論(biàn lùn):意為争論、讨論、辯解。
2. 考察(kǎo chá):意為調查、研究、觀察。
反義詞:
1. 一呼百應(yī hū bǎi yìng):意為一個呼聲引來百聲應答,形容決議一緻。
2. 單方面(dān fāng miàn):意為單一的方面、不讓人選擇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