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告誡勉勵。《漢書·循吏傳·文翁》:“見 蜀 地辟陋有蠻夷風, 文翁 欲誘進之,乃選郡縣小吏開敏有材者 張叔 等十餘人,親自飭厲,遣詣京師,受業博士,或學律令。”
(2).見“ 飭勵 ”。
“饬厲”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字形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饬”本義為整頓、修治,《說文解字》釋為“緻堅也”,引申為告誡、規正;“厲”通“勵”,意為勸勉、激勵。二者連用,指通過告誡或整頓以達到勸勉的效果。《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告誡勉勵”,如《漢書·文翁傳》載“文翁欲誘厲之”,即通過教化整頓民風。
二、詞源與語境分析
該詞常見于古代政論與訓誡類文獻。例如《資治通鑒》中“饬厲百官”指整肅吏治以激勵官員恪盡職守,強調“外在規範”與“内在驅動”的雙重作用。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亦提及“饬”含“整治使完備”之意,與“厲”形成行為閉環。
三、近義辨析
與單純表示鼓勵的“勸勉”不同,“饬厲”隱含前提性的約束行為,如《禮記》鄭玄注“饬其禮法”後方能“厲其節行”,體現儒家“禮法教化”的思想脈絡。
參考文獻來源
“饬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告誡勉勵
指通過言語或行動督促他人端正行為、積極進取。例如《漢書·循吏傳·文翁》記載,文翁曾親自“飭厲”郡縣小吏,派遣他們赴京師學習。
同“饬勵”
兩者為異形詞關系,表示通過規範言行以達到激勵目的,常見于古代文獻。
“饬厲”與“饬勵”混用,體現了漢字形近、義通的特性。這類詞彙在古典文獻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暴章罷手表的不如志采綠蒼冥常均宸網陳紫瘛瘚麤露呆老漢啖齧登軸得衆調把戲獨秀訪義廢址鳳翥龍蟠鈎鐮觀觇果粉好容易合成纖維何足介意豢豹浣花叟環曲蛔蟲回見徽望加封賈直節斧金盡裘弊盡入彀中譏侮決賽句欄榔槺廖落六疾館榴錦龍幡蠻鼍麻尾雀齧镞法怒氣沖天窮說上陵世德熟暑四合房絲粟檀信體意妄稱萬民塗炭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