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刻的意思、減刻的詳細解釋
減刻的解釋
亦作“減刻”。克扣。 唐 李翺 《疏絕進獻》:“若非兵士闕數不填及減刻所給,則錢帛非天之所雨也,非如泉之可湧而生也,不取於百姓,将安取之哉?”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二節:“作坊的監官和作頭,經常減刻工匠的雇值、食錢。”
詞語分解
- 減的解釋 減 ǎ 由原有數量中去掉一部分:減價。減員。縮減。削減。偷工減料。 降低程度,衰退:減輕。減弱。減少。減色。減産。減免。減緩。 加增 筆畫數:; 部首:冫; 筆順編號:
- 刻的解釋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書本)。刻石。刻字。刻闆。刻舟求劍。 古代用漏壺記時,一晝夜共一百刻。今用鐘表計時,一刻等于十五分鐘:五點一刻。 時間:此刻。即刻。頃刻(極短時間)。時刻。刻不容
網絡擴展解釋
“減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含義
- 釋義:指“克扣”,即私自減少或扣留應給予他人的財物,通常帶有負面含義。例如在發放物資、薪資時故意縮減部分份額。
字義分解
- 減(jiǎn):
表示從原有數量中去除一部分,如“削減”“減員”;也可指程度降低,如“減輕”“減弱”。
- 刻(kè):
本義為雕刻,如“刻字”;古代也用作時間單位(一晝夜為100刻)。此處引申為“嚴格限定”或“削減”之意。
使用示例
- 曆史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官吏或管理者對資源的克扣行為,如“減刻糧饷”。
- 現代語境中可泛指任何形式的私自扣減,如“公司減刻員工福利”。
注意
該詞屬于書面用語,日常口語中更常用“克扣”表達類似含義。使用時需注意其貶義色彩,避免誤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減刻的意思
減刻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意思是删減或縮減。它用來形容舍棄多餘的部分,使之變得更加簡潔和精煉。
拆分部首和筆畫
減刻的部首是刀,部首筆畫為2畫。整個字共7畫。
來源
減刻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易·坤》中,意為修飾、改變、删減之義。後來在文學創作和書法中,減刻的概念也被廣泛應用。
繁體
減刻的繁體字為「減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減刻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減刻的字形以「⺈刂」為基礎,刻上小橫或曲線來表示删減的意思。
例句
1. 為了節約篇幅,編輯對文章進行了減刻。
2. 這幅畫的減刻版更加簡潔明快。
組詞
減刻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減少、加刻、删減等。
近義詞
減刻的近義詞有:删節、簡化、縮減。
反義詞
減刻的反義詞有:增加、擴張、擴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