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稱“ 上農夫 ”。古代指種植條件較好、收益較多的農民。《管子·揆度》:“上農挾五,中農挾四,下農挾三。”《孟子·萬章下》:“上農夫食九人。” 趙歧 注:“一夫一婦佃田百畝。百畝之田,加之以糞,是為上農夫,其所得穀,足以食九口。” 漢 王充 《論衡·别通》:“耕夫多殖嘉穀,謂之上農夫;其少者,謂之下農夫。” 宋 宋祁 《代薛參政乞緻仕上皇帝第一表》:“偶比諸生之牒,遂代上農之耕。”
(2).重農。上,通“ 尚 ”。《史記·秦始皇本紀》:“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
“上農”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現代解釋綜合理解:
指古代耕種條件較好、收益較高的農民群體,常被稱為“上農夫”。具體表現為:
“上”通“尚”,表示重視農業的政策導向。例如:
現代語境中,“上農”有時被引申為追求農業技術或管理卓越的象征性表達,但此用法多見于文學或特定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上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農業生産和農民的事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上”和“農”。這個詞語的筆畫總數為7。
《上農》由兩個部首組成:
1. “上”是一個意思是“在上方”或“向上”的部首,也是一個漢字,筆畫數為3。
2. “農”是一個表示農業的意思的部首,也是一個漢字,筆畫數為4。
《上農》這個詞語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獻中。它描述了農業和農民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代表了國家經濟的基礎。
《上農》的繁體字為「上農」。
在古代漢字中,書寫《上農》的方式稍有不同。其中,“上”的寫法為「㒼」,而“農”的寫法為「農」。
1. 《上農》是國家經濟的重要基石。
2. 農民是從事《上農》工作的主要人群。
1. 上農書院
2. 上農技術
3. 上農政策
1. 農事
2. 田園
3. 農耕
1. 商業
2. 工業
3. 非農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