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志的意思、適志的詳細解釋
適志的解釋
猶言舒適自得。《莊子·齊物論》:“昔者 莊周 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 郭象 注:“自快得意,悅豫而行。”《晉書·文苑傳·張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覊宦數千裡,以要名爵乎?” 清 唐孫華 《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詩:“量力宜知止,適志在無營。”
詞語分解
- 適的解釋 適 (適) ì 切合,相合:適當。適齡。適銷。適度(?)(程度適當)。適應(適合客觀條件或需要)。 舒服:適意。舒適。 剛巧:適中。適值(恰好遇到)。適可而止。 剛才,方才:適才(剛才)。適間。 往,
- 志的解釋 志 ì 意向:志願。志氣。志趣(志向和興趣)。志士(有堅決意志和高尚節操的人)。志學。 記,記在心裡: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記號:标志。 記載的文字:雜志。志怪(記載怪異的事)。 稱輕重,量長短、多
專業解析
"適志"是一個古雅且富有哲學意味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順遂自己的心意,感到滿足和自在。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 順心;稱心;隨心所欲。 指人的行為、選擇或狀态完全符合自己的心意和志向,内心感到舒暢、滿足和愉悅。它強調個體内在意願得到實現後産生的和諧與自得狀态。
-
詞源與結構解析:
- 適 (shì): 本義為“往,到……去”,引申為“適合、適宜、恰好、舒服”。在此詞中,取其“符合、順應、感到舒適”之意。
- 志 (zhì): 指心意、志向、意願、抱負。
- “適志”即“使心意感到舒適、順遂”,或“心意得到適宜的滿足”。 它描繪的是一種主觀感受,即内心所願與外在現實達成一緻的狀态。
-
語境與用法:
- 常用于描述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态或心境。 例如,形容人按照自己的本性和意願生活,不為外物所累,逍遙自在。
- 常帶有道家或隱逸思想的色彩。 強調擺脫世俗束縛,追求内心的安甯與自由。
- 經典用例: 該詞最著名的出處是《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意思是:從前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翩翩飛舞的一隻蝴蝶,遨遊各處悠遊自在,根本不知道自己原來是莊周。醒來後,驚覺自己分明是莊周。不知道是莊周做夢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化為莊周?莊周與蝴蝶必定是有所分别的。這種轉變就叫做“物化”。)這裡的“自喻適志與”生動地描繪了夢中蝴蝶(或莊周)那種無拘無束、完全順遂心意的自由狀态。
- 現代用法中,雖然不如古代常見,但仍可用于表達對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生活狀态的向往或描述。
-
近義詞辨析:
- 自得: 強調自身感到得意、舒適、滿足,與“適志”在滿足感上相近,但“自得”更側重于自身感受的表露。
- 遂意: 指(事情)合乎自己的心意,如願以償。更側重于願望的實現。
- 稱心: 指符合心意,感到滿意。適用範圍較廣,不如“適志”古雅和富有哲學意味。
- 逍遙: 指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更側重于行動上的無拘無束,是達到“適志”狀态的一種表現或途徑。
- “適志”更綜合地包含了心意順遂、内心滿足、自在逍遙等多重意蘊。
“適志”意指心意得到順遂,内心感到滿足、自在和愉悅的狀态。它源于道家思想,常用來描繪一種擺脫世俗羁絆、順應本性、逍遙自得的理想人生境界。其最經典的體現見于《莊子·齊物論》中莊周夢蝶的故事。
來源參考:
- 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對“適志”詞條的闡釋。
- 經典用例引自《莊子·齊物論》。
網絡擴展解釋
“適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次的解釋:
1.基本含義
指適合自身的志向或目标,強調根據個人意願選擇人生方向,而非盲從外界。例如在職業規劃或生活方式中,選擇符合本心的道路即可稱為“適志”。
2.詳細解釋與出處
- 舒適自得的狀态:
源自《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此處“適志”描述莊子化蝶後悠然自得的體驗,體現無拘無束、身心合一的狀态。
- 追求本心的價值觀:
《晉書·張翰傳》記載:“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羁宦數千裡以要名爵?”張翰因思念家鄉莼菜羹辭官,表達了對自由心性的重視,反對為名利違背本心。
3.使用場景
- 古典語境:多用于描述隱逸、超脫世俗的生活态度(如文人歸隱)。
- 現代引申:可指代個人在事業、生活中找到契合自身價值觀的選擇,例如:“他放棄高薪工作回鄉創業,終得適志。”
4.注意點
“適志”在不同語境中側重點可能不同:
- 古漢語中更偏向“自得、滿足”(如莊子例);
- 現代解釋則更強調“志向契合”(如查字典釋義)。
如需深入研究,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以全面理解其演變。
别人正在浏覽...
白也辯客逼邏補牢布憲蠶芽槎枿逞狡除書辭氣大足點滴方紀風口槁磔垢氛鈎探花辰月夕懷荒花木瓜花貎蓬心挢發澆汁及格機靜井桁兢畏開心見誠口鉗蘭舟掠頭臁肕臨馭鸬鹚句當南陔南雜劇甯底狃忕濃姿陪位批砉導窾疲疴鋪模輕售起圈蜷縮卻非冠桑花色寵篩子喂驢上能豕突受話器疏杼死節提取桐華五始賢庑謝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