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奧地利帝國的意思、奧地利帝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奧地利帝國的解釋

歐洲封建帝國。1804年,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皇帝弗蘭茨二世鑒于神聖羅馬帝國領土大部被拿破侖所占,宣布自己為奧地利皇帝。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正式将奧地利領有的領地改為奧地利帝國。領土包括今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及特蘭西瓦尼亞等地。1866年普奧戰争中奧地利失敗後,被逐出德意志。1867年改建為奧匈帝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奧地利帝國是歐洲曆史上重要的多民族君主制國家,其曆史背景和演變可概括如下:

一、基本定義

奧地利帝國(1804-1918)是由哈布斯堡家族建立的中央集權國家,前身是神聖羅馬帝國核心部分。1804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為應對拿破侖威脅,宣布成立奧地利帝國,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後正式确立。

二、曆史沿革

  1. 成立背景
    1792-1809年間,哈布斯堡王朝在反法戰争中多次失利,失去意大利和萊茵河地區。1804年拿破侖稱帝後,弗朗茨二世為保持法理地位,将世襲領地整合為奧地利帝國。

  2. 領土構成
    核心區域包括今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鼎盛時期還轄有:

    • 波希米亞王國(今捷克)
    • 加利西亞(今波蘭/烏克蘭)
    • 達爾馬提亞(今克羅地亞)
    • 特蘭西瓦尼亞(今羅馬尼亞)
    • 北意大利部分領地。
  3. 政治演變
    1866年普奧戰争失敗後,奧地利被逐出德意志邦聯。為緩解匈牙利民族矛盾,1867年改組為奧匈帝國,形成奧地利與匈牙利二元君主政體。

三、重要特征

四、終結原因

1918年一戰戰敗後,帝國境内各民族獨立運動高漲,最終解體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

如需更詳細的地圖或制度分析,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博物館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奧地利帝國是指奧地利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政治實體,它曾是一個強大的歐洲帝國。下面我來為你提供相關的信息: 詞義:奧地利帝國是指奧地利在曆史上的帝國時期的稱謂。 拆分部首和筆畫:奧地利帝國的拆分部首為"⻊"和"缶",其中"⻊"是部首"⻊",它代表了足部;"缶"是部首"缶",它代表了容器。根據拆分部首,奧地利帝國的總筆畫數為18畫。 來源:奧地利帝國的中文名稱是根據其英文名稱"the Austro-Hungarian Empire"直譯得來的。 繁體:奧地利帝國的繁體字形為「奧地利帝國」。 古時候漢字寫法:奧地利帝國在古漢字寫法中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古漢字寫法存在變體和差異。詳細的古漢字寫法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例句:在奧地利帝國的輝煌時期,維也納成為了一個世界文化和藝術的中心。 組詞:奧地利、帝國 近義詞:奧匈帝國 反義詞:無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到你!如有更多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