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凋疎的意思、凋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凋疎的解釋

凋疏。 前蜀 李珣 《臨江仙》詞之一:“芰荷經雨半凋疎。拂堤垂柳,蟬噪夕陽餘。” 宋 葉適 《淮西論鐵錢五事狀》:“ 淮 旁之民祇是往來兩岸洲夾之内,銅錢異用,風波滞留,便已盤費消折。安居雖久,仍舊凋疎。” 明 王世貞 《水石齋中小池鴛鴦忽去其雌曹生子念命餘孤鴛篇》詩:“碧荇芳萍夢已虛,紅顔繡羽漸凋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凋疎”一詞的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凋疎”是漢語詞彙,讀音為 diāo shū,意為“凋疏”,指事物因衰敗而變得稀疏、零落,常用于形容草木凋零或景象蕭條的意境。

二、文學引證

  1. 前蜀李珣《臨江仙》詞中“芰荷經雨半凋疎”,描繪雨後荷花荷葉凋零稀疏的景象。
  2. 宋代葉適《淮西論鐵錢五事狀》提到“仍舊凋疎”,借自然凋敝隱喻社會經濟的衰微狀态。

三、綜合說明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更常用“凋疏”或“凋零”。需注意“凋疎”與“凋頽”(指衰亡,如晉代葛洪《抱樸子》用例)的字形及含義區别。

建議:如需深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或結合具體古籍上下文分析詞義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凋疎》的意思

《凋疎》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指花木凋謝、稀疏的景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凋疎》的第一個字是“凋”,部首是冫(冱),共有5畫。

《凋疎》的第二個字是“疎”,部首是疋,共有12畫。

來源

《凋疎》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莊子·人間世》。原句為:“天地不曾生出蝴蝶,而幻化出凋疏。”後來這個詞被廣泛應用于描述花木凋謝、稀疏等景象。

繁體

《凋疎》的繁體寫法是《雕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凋疎》在古代的寫法為《彫蔬》。

例句

1. 秋風吹過,花草凋疏,給人一種蕭瑟的感覺。

2. 這片樹林景色如畫,但也因樹木凋疏而顯得有些凄涼。

組詞

1. 凋謝:花木凋謝。

2. 稀疏:稀少而分散。

3. 蕭瑟:形容寂寞凄涼的景象。

近義詞

1. 稀落:形容分散稀少。

2. 斷散:形容分散有間隔。

反義詞

茂盛:形容生長繁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